最近热播的电视剧《知否》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句台词: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孩子未出生之前,我写下的愿望是:健康,快乐的长大!随着孩子的成长,却对他有了更多的期望。为孩子计深远,何为深远?有多深远?带着育儿路上的种种问题,我学习了潘琳老师和哈哈老爸的《情商36计》,打开了育儿的新思路。
一.我是独一无二的
我们这一辈的孩子,最讨厌的估计就是隔壁家的小孩了,小时候听到的是:你看看隔壁家的某某,又考了100分,你怎么不和他学学?长大了以后听到的是:你看看隔壁家的某某,工作单位好,工资高,福利多,你看看你!而到了我们自己,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会不自觉的进行比较,小时候比谁家抬头抬得早,说话早,走路早,大一点就比学了什么,会念几首诗,会认几个字。学完情商课,和泡泡画了我的优点手掌,让泡泡知道,更多的是让我自己意识到了孩子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孩子小时候更重要的是向内积累,而不是向外扩展。不要和别的孩子去做比较,找到自己的优点。现在泡泡有时候自己也会说:妈妈,我是独一无二的,你也是独一无二的。
二.接纳情绪,没有完美的小孩,也没有完美的妈妈
情绪没有好坏之分,要学会接纳孩子和自己的情绪!萨提亚提出的冰山理论,让我认识到了,如果不接纳情绪,它就会不断的作怪的原因,每次和泡泡发完火,然后自己就会特别内疚,有一次和潘老师聊天,潘老师说:你压力太大了。那一瞬间泪奔,因为我希望自己做一个好妈妈,希望泡泡是个好孩子,如果泡泡有什么表现不好的地方,我就会觉得自己做得不对,太焦虑了,所以每当泡泡表现不好,没有达到我所期待的时候我就会发火,会生气,其实是自己无能为力,所以把泡泡当成了出气筒,然后平静下来之后又后悔自己为什么要发火,内疚,周而复始。潘老师说:行为之下,是感受,也就是情绪,情绪之下,有观点,观点之下,还有期待,期待之下,是人的渴望,渴望之下,才是真正的自我。首先接受了自己也可以对孩子有愤怒的情感,其次接纳孩子的情绪,而不是急于否定孩子的情绪,第三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孩子,也没有完美的妈妈,我也是第一次当妈妈,就和泡泡一起学习,一起长大吧!
三 有效的倾听 良好的沟通
过年期间带着泡泡走亲戚,泡泡对于亲戚给的东西总是拒绝,若他们非要给,泡泡甚至还出现了打人的情况,把我给尴尬的不行,我一度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后来和泡泡聊了一次之后才知道,他认为那些亲戚都是陌生人,陌生人给的东西是不可以要的。一年才见一次的亲戚,对于泡泡来说确实是陌生人,这在36计第三计中也有提到,对待陌生人,安全又礼貌,所以我和泡泡解释了下什么是亲戚,下次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先问下妈妈可不可以要,或者是我直接帮泡泡接受这些物品或者是红包。还和泡泡角色扮演了一次,让他理解一下被无理拒绝是什么感受!如果我没有和泡泡好好沟通这个问题,我就不知道原来泡泡一直记得我和他说过的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能要,只会觉得他太没有礼貌了!这次沟通之后再去走亲戚,泡泡就知道问我了,或者他自己就直接说:不要了,谢谢!
此次训练营还和泡泡玩了“护蛋行动”“踩地雷”“给妈妈喂水”等游戏,每个游戏都有其深意所在,就如蛋妈所说的,学了这些知识,只有把它们内化成自己的,变成自己的行为习惯才算是真正的掌握了,这次训练营虽然结束了,但新的育儿之路才正开始!和泡哥一起成长,一路前行,遇到最好的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