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注的公众号在哪儿都能看到写李雪琴的文章,她最近因为上《脱口秀大会》表现太优秀了,段子被大家记得,人也被越来越多的观众认识,算是破圈了。我想,可能很多人也跟我一样,因为对她的好奇而去看了脱口秀大会第3季。以前也看过李诞的表演,但是对脱口秀这种节目类型没怎么系统的看,这次仔细看了这期很多人的段子,发现这些优秀的段子都有一些共同点,那就是洞察力,逻辑能力,同理心。
例如李雪琴说北京地铁那一段,日复一日,圈复一圈,宇宙都有尽头,北京地铁没有。这一点让生活在大城市漂泊的年轻人瞬间认同,感觉说的就是自己。还有一个人说的是自己去剪头发的一个经历,他调侃自己长得一般,每次去剪头发都觉得很忐忑,不知道剪出来会是什么样的效果,有时候剪出来的效果太丑了,他和理发师相对无言,两人彼此内心的独白都是:这也不能怪他。长得太漂亮的,剪出来不好看,就可以完全怪理发师,长得太丑的,剪出来丑,完全不能怪理发师。唯有长得一般的,大家都相互责怪。看到这个段子也非常有同感,剪头发真的是一件不知道是什么结果的事情,在剪之前总是幻想自己剪出来以后是什么样子,有时候甚至给理发师找一个模板,但是你放心,每次理发师剪出来的绝对不是自己心中想象的样子。
这些段子都是她们对生活的洞察,也许是我们习以为常,偶尔闪念,却不曾深想的细节,被她们说出来,容易让人产生共鸣。
最具有同理心的方式,是让别人觉得舒服,将心比心。
我自己很有感触的一点是给客人规划路线图,从地铁站到民宿该怎么走,这是一条我走过千百遍的,非常熟悉的路,闭着眼睛我就知道该怎么走,所以很容易站在自己的角度而忽略一些细节。但是我给客人规划,这个视觉不一样,他们大多都是第1次来到这座城市,我要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对这个地方很陌生的游客,一出站,两眼一摸黑,该从哪个出口出来,迎面看到的是什么标志性的建筑,该向左还是向右,每一个关键的地方都需要用箭头表示的很清晰。预先告知大概几分钟可以走到,不要让客人在找路这一点上无端的消磨耐心。
我们怎样才能训练“同理心”,让别人感到舒服,理解人性和人心?
你需要交心。
交心,就是交出自己的心,始终把自己心的一半,放在外面的世界体悟和观察。
一半是理解他人,一半是反求诸己。
我也对我的女儿说,你听一个人说话,不光是要听她说的是什么,还要想她为什么这么说?这样你就可以站在更多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