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与习惯的距离
班主任常常把班会课上成讲道理的课、提要求的课、批评学生的课,把主题班会上成"节目课"。
班会课传递的是道理。有的老师非常善于讲道理。小到惜时爱物,大到希圣希贤。讲得深入浅出旁征博引,令学生动容。道理是应该讲的,把道理讲得生动精彩,也十分可贵。但是,这些道理如果只让学生震惊一下,过不了三天五天就该忘的忘,该丢的丢了。真正能变成行动的,只有个别有心人。
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在班会上,我讲过很多道理,学生当场也都比较认同。但是,讲的道理比别人精彩,最后也并没有使自己的班比别人的班更规范多少。五十步比百步而已。甚至在某些方面和别的班并没有什么大的区别。
这一直是我的困惑。
今天我终于明白了其中的原因。
道理,如果只是教师说一说学生听一听,或者只是让学生记在心里,那么道理终归还是道理。道理只有和行动结合起来,用它来指导行动,久久而为,才会形成习惯。
道理只有与规则、方法、措施、小点子、小妙招儿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得到"落实",才能真正产生力量。
道理只是开端。落实才是结果。
下面用我抓学生跑步来谈这个问题。
我们学校的课间跑步是十分散漫的,队伍不齐。三个年级的学生都有中途停下来的,所以场面很散乱。我想抓学生的跑步来改变学生的精神面貌的,这是在冬天里搭暖棚种菜,是不容易的事儿。
为了改变学生逃跑或中途弃跑的现象,我组织学生召开《跑步让生命焕发色彩》主题班会,学生们提前在网上查奔跑的好处,写自己的跑步感受。在班会上,同学们纷纷发言,气氛非常热烈。这个活动的确对于激发学生跑步的热情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在一个月以后,有一次,班里出现了一次塌方式的中途弃跑,这和整个学校的氛围有关系,在别的班弃跑的影响下,人是极容易随众的。
但我受不了这个!我们是开过班会的,是受过"知识洗礼的"!怎么能弃跑呢?我很气愤,也更困惑了。
后来我又让学生“悟跑禅"。就是让学生感悟跑步中的道理。
有的同学说:坚持就是征服自己。
有的同学说:我跑步,是因为我的身后有妥协、软弱在追我。
有的同学写到:跑步,就是倾听自己。
个别学生能够从跑步中悟出自己的体会,这是认识上的升华,道理已经被这些人"融化"在了身体上,成为了他们心中的理解。但仍然有很多学生不能理解和“融化"跑步的道理,弃跑的现象时有发生。
我认为,道理只发挥激励作用时候,对人的行动所起的作用只是"点火"的作用,这时只有那些少数知行合一善于"融化"道理的人,可以让道理燃烧成行动和习惯。否则就会在一闪之间,亮一下热一下,然后依旧如故,重复过往。
所以,道理必须与规则、措施、方法结合,才能真正的发挥作用,“促行成习"。
我想,我应该在以下几方面完善我的工作。
定规则。
起,自起跑线。止,至校门儿的红砖处。中途跑步不止。队伍要齐。
明确措施。
体委点数列队做好记录;按组排队,组长监督"规则"实施的情况;在三个容易受外班影响停步的地方,由一个同学殿后,喊口号。
传方法。
传给学生躯干跑步法。
传给学生结合跑步法。跑步与深呼吸结合,跑步与看前面的景物结合,跑步与闻空气中的香味儿结合,跑步与听身边的声音结合。
传了这些方法,如果不让学生结合道跑步的行动中去不能真正的落实。那么这些方法仍然还是道理。所以要让学生跑步之后及时地写感受。
道理与习惯之间是有距离的。教育工作中,只有在日常中抓落实,道理才有可能成为习惯。
道理重要,抓常规抓落实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