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对待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每天24小时,不多也不少。
但是,上周我在得到APP下载的《为什么精英都是时间控?》这本书中,看到作者桦泽紫苑的日程安排,第一次怀疑每个人所拥有的时间,是不一样的。
他每年出版3本书;
每天更新网络杂志、Youtube、Facebook、播客;
每月读书20册以上,并发表书评。
在这样的工作量下,他每晚还有7个小时的睡眠;
每周去体育馆锻炼4-5次;
每月至少有15个晚上参加聚餐、派对或者出席活动。
这样的习惯,他坚持了7年。同样的24小时,他做着比别人高出4倍的工作量,却还享受着2倍的娱乐时间!这简直是不把“时间放在眼里”。
怎么做?才能像他一样,让工作和生活达到近乎完美的平衡,每一天都过得有趣又充实。
作者结合个人经验,加入了新近的脑科学和心理学知识,用两年时间将自己的时间管理方法体系化,形成了他的“神之时间管理术”——《为什么精英都是时间控》。
今天,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下书中的精华。
1
你有多少时间,真正用在工作上?
人们常说,“事情太多了,时间不够用。”
但是,你一起床,先打开手机,半个小时转瞬飞逝;你乘坐上班的地铁,无聊地刷刷抖音,到站后,却想不起这一个小时都看了什么;你来到办公室,打开电脑,心里想着昨晚没看完的连续剧,迟迟不能进入工作状态。
我们每天在公司坐十个小时,可是真正用在工作上的时间又有多少?
我们的问题,不是时间不够用,而是我们有效利用的时间太少。
20年前,作者还是一名研究生,在大学的附属医院工作。往日,他用实验的间隙来写论文,断断续续,可能5个小时也写不出来。
直到一个周六的上午,病人较少,他便用这段时间来写论文,没想到写作速度达到了平时的两三倍。从那以后,他意识到“专注力”对工作的重要性。
毕业后,作为一个神经学科医生,他通过研究人类的大脑,分析不同时间段对大脑专注度的影响,得出上午是大脑的“黄金时间”的结论。
早上冲个热水澡,可以激活我们的交感神经,促进身体活动;晚上开着窗帘睡觉,让阳光透过眼皮照进视网膜,吃早餐的时候,细嚼慢咽,都可以促进大脑中血清素的分泌,让我们的这一天充满活力。
他认为,虽说一天有24个小时,但是时间的价值并不是均等的。“早上起床后的2-3小时”,“休息之后”,“下班前的一个短时间”,‘工作截止日的前一天’等,就是专注力高的时间段。
在这些时间段,做需要高度专注力的工作,能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时间管理的第一步,是把握大脑的黄金时间,合理安排工作任务。
2
影响你工作的,是大脑的杂念和疲倦
心理学有个著名的实验叫“别去想那只粉红色的大象”,参与者被要求不要去想象房间里面有一头“粉红色的大象”,但是没有人能成功做到。
练习冥想的人都知道,在一开始,想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每每坚持不到一分钟,思绪就飘到了千里之外。
我们的大脑,总是被各种各样的杂念所占据。
有研究人员说,“专注力一旦被打断,再回复到原来的状态至少需要15分钟时间。”这也是造成时间流逝,却不见成果的主要原因之一。
有什么办法,能够排出大脑的杂念,让我们专注于工作?作者给出了三个排除杂念的方法:
1.干净、整齐的办公桌,可以减少头脑中产生的杂念;
2.把心里惦记的事情写下来,把大脑清空;
3.找到自己的专注空间,减少被别人和手机打断的次数。
另一方面,经过一晚的睡眠,上午是大脑活力充沛的时间段,到了下午,尤其是午饭后,饭气攻心,整个人又开始昏昏欲睡。
为了有效利用下午和晚上的时间,作者通过亲身经历,总结出了大脑的重启术,通过以下方法,让你的大脑恢复活力:
1.选择跟以往不同的方式(新的餐馆、新的菜式、新的工作场景等),激活脑内的乙酰胆碱,兴奋大脑;
2.在疲倦之前休息,30分钟的午睡,工作45分钟就小憩5分钟,都能让大脑和身体得到回复;
3.运动之后是大脑的第二个黄金时间,30分钟左右的有氧运动,人的学习能力、记忆力、积极性都会得到提高。
时间管理的第二步,是了解大脑的疲倦程度,劳逸结合。
3
珍惜自己的时间,也不浪费别人的时间
鲁迅先生说:“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
时间何其宝贵,忙碌不能成为我们浪费别人时间的借口,而应该成为鞭策自己提高效率的良药。
在书中,作者提到了“For you工作术”,与鲁迅先生的话,有异曲同工之妙。就是把让别人等待的工作放在最优先位置处理。在工作中,大脑始终有一个ASAP意识。
ASAP:是英语as soon as possible的首字母缩写,字面意思就是“尽可能快。”
信守时间,遵守约定,不仅能更快地完成工作,也能赢得别人的信任。
除了“For you”,还有一个“趁现在”工作术。减少犹豫不决的时间,把握现在。
虽然我们的嘴上没有说,但心里却常常想着,等忙完这阵子,等做完这个项目,等以后有时间了......就可以去实现自己的诗与远方。
但是,有多少人,在这样的自欺欺人中,慢慢老去。然后回顾自己的一生,才发现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
最好的生活,是把握当下。
时间管理的最后一步,多出来的时间,不要工作,用来投资自己、陪伴身边的人、享受幸福的时光。
我们无法控制时间的长短,但我们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
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他能把“时间管理”这样一个知易行难的工具拆解得那么透彻,让人一看就空懂,一学就会。
“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抛弃他。”学习方法没有用,只有真正去行动,才能改变现状。
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