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得承认,写作是一件脑力活。除了坚持不懈,不断思考也是写出好文章的关键。
把写作过程简化,大体可以分为输入与输出。
输入,即积累素材的环节。在文章中,只有利用贴近于大众生活的素材,才能引起观看者的共鸣,激发阅读者浏览文章的好奇心。
如何保持输入呢?答案是:思考。在面对普通的生活日常时,如果你只是无脑的重复生活行为,当然不可能发现好的素材。无论是什么生活场景,你只有对生活保持高度关注,并思考其内在逻辑,不断挖掘深层含义,才能将一件小事内化,升级成可用的素材。对生活如此,对影视作品也是如此。“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对话虽老,但理却真。
相比于输入,输出的过程十分复杂,所要思考的方面也较多。
还是从已经收集的素材谈起吧。素材在被放入文章输出之前,需要“加工”。从什么点切入?这个观点怎么用自己的话说?都是需要思考的。在写作过程中,观点、文章不是无凭无据地从石头中蹦出来的,即使是孙悟空,在从石头中出来前也吸收了日月精华。如此,素材“加工”必不可少。通过思考,你可以对一个素材进行多元的拆分,并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自己的观点,这对一位原创作者是十分重要的事情。
在写文章时,有一个最重要却常常被忽略的东西,“大纲”。在确定文章主题之后,书写写作大纲,可以帮助作者不偏离中心,且帮助作者理清思路,行文时保持逻辑清晰、论据恰当。拟写大纲的时候,你要思考:你想表达什么?你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你的文章结构是什么?哪些素材适用?
在写一篇文章时,思考可帮助作者快速找到行文的方向。在作者整个写作过程中,思考也有利于帮助写手找到自己的定位。通过对自己的思考,对自己写作过程的思考,写手逐渐发现自己擅长的文章类别,并通过思考,在这个方向上不断深耕,输出更多好的文章。
如果把写作比作行船,确定好目的地后,心态是旅程开始前的准备,坚持是船前进的驱动力,思考就是稳定船身的风帆,它们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