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第一部分,我们了解到了自己擅长并热爱的知识和领域,接下来就是关于“我是谁”的另一面 - 我喜欢共事的人。
为什么了解自己需要了解一起共事的人呢?你要知道,和你一起工作的人,要么是耗能者,要么是赋能者。谁都想和能让自己更有动力工作的人一起共事,而不是一点一点消磨自己耐心的人。
在这一部分作者通过一个简单的思路转变、三个具体的问题和一个分析工具,让人们可以比较准确的确定喜欢和什么人一起共事。
一个思路
要是直接问你,你喜欢和什么人一起共事,你会如何回答。要么什么都说不出来,要么说了一大堆却没有重点。作者并不是从这个问题出发,而是反其道而行,问了一句:在以往的工作中什么人让你抓狂?
没错,就是先从问题的对立面思考。
三个问题
在这个思路的基础上,问自己三个问题可以逐步追寻到我们最关心的问题。
1. 在以往的工作中什么人让你抓狂?用几个词来描述一下。
2. 把问题一中的词语按照糟糕,次之的顺序排列出来。
3. 把问题二中的词语按照顺序写出它们的反义词或者包含相反含义的词语。
一个工具
要知道问题一中写出来的可不止一个词语,如何排序就是很困难的事情了。当然按照自我的感觉可以大体排出来,不过在这里作者提供了一个对多项选择进行排序的工具。
这个图形看起来有些复杂其实原理很简单,就是把已有的十个选项两两进行排列组合,然后比较,按照被选择的次数排序。在图中就是按照对角线来依次比较,在每个方格中你选择哪一项就在它外面画个圈,全部都比较完毕之后计算每一项的选择次数,决定最终的排序。
当然如果选择选择没这么困难可以不用这个工具,但是在一一比较的过程中可以让自己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并且这个工具还可以应用在其他对多项选择进行排序的场景中。
一个测试
在这一部分最后,作者还给出了一个职业测试 - 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书中有简易版的测试,详细测试可以在网上参与。
这样经过自我的探寻和职业测试,就可以全面的回答这一部分最开始的问题了:我喜欢共事的人是什么样?
就可以在这一朵花瓣上,写上(1)热情的、关心他人感受的、温和的、谦虚的、帮助人的、充满活力的等以及ISA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