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1】亲子阅读百科新知系列之《当心啊,小皮!》

我是昭君,我想记录我生活工作的点点滴滴,今天是我每日一篇文章的第841天。


今天分享下安全这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许多家庭在迎接新的小生命时,都会抱有非常美好的期待。希望宝宝能生得漂漂亮亮,聪明又可爱。最好还能有装下一双大长腿的身高。可是,当小天使真的来临,家长开始了宝爸宝妈的漫漫长征之路。大家的愿望都会变得平凡而朴素了。

希望孩子能够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因为育儿的路上实在是充满了各种挑战,而安全就是一个让人心惊胆战的因素。生活中对小朋友有危险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这些弱小又好奇心旺盛的小可爱们,随时都可以陷入意想不到的危险中。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其他的国家,意外伤害都是青少儿死亡的首要原因。而在中国,意外伤害占到儿童死因总数的26.1%,发生率是美国的2.5倍以及韩国的1.5倍。并且该数字正在以7%到10%的速度快速地增长。

据统计,每年有近5万名0-14岁的儿童因意外伤害失去生命。排在第一位的致死原因是溺水和交通意外。除此以外,还有意外的窒息,意外的中毒,意外跌落等等各种原因。

听到这个数字,许多家长可能会感到心惊胆战。天哪,外面的世界实在是太危险了。那么,家里就安全吗?

实际上,看似温馨安全的家,其实处处暗藏着致命的机关。什么电器、插座、灶台,这些小朋友眼里的新奇事物,随时都可能夺走他们的生命。数据显示,44.5%的孩子,他们的意外伤害都是发生于家中。其中有87.45%意外,发生在有成人陪同的情况下。可以说,许多情况是发生在家长的眼皮子底下的。一个不留神没看住孩子,就可能发生悲剧。

死亡是意外伤害最严重的结果,然而,在许多情况下,倒霉的小朋友们就算是逃过生死一劫。也有可能受到不可逆转的终身伤害,甚至致残。一些小磕小碰有可能会留下一些小的伤痕。而严重的烧伤烫伤则会有大面积的疤痕。误吞玩具造成的长时间窒息,有可能造成大脑不可逆的伤害。而防护措施不到位的阳台,可能会造成意外跌落,轻则躯体伤残,重则重伤致死。

意外伤害可谓是处处都有,防不胜防,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可以采取干预措施来改变这种情况。虽然某些意外伤害的发生本身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是一种突发事件。但大多数的意外伤害是可以预防的。

当我们分析意外伤害的发生原因时,我们可以将原因大致分为以下几类:不安全行为,不当的态度与习惯,不安全的环境,不适当的监管,不足够的知识。

其中,不安全的行为和态度习惯与孩子自身的性别、性格都有关系。而不安全的环境和不适当的监管则是由家长与各类的监护人的疏忽,以及安全防护制度的漏洞所造成的。

当我们进一步地去研究这些影响因素时,会发现许多意外发生的背后,最重要的原因都是大人和小孩安全知识的匮乏。九成以上的儿童意外伤害是可以防止和避免的。许多孩子们的意外伤害都是因为家长本身安全知识淡薄,又低估了自己家孩子“熊”的程度。同时迷之自信,觉得孩子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

归根结底,还是家长自身警惕性不高,又缺乏足够的安全知识,粗心大意而导致的。其实要想儿童安全教育能够成功展开。家长、学校、社会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做出努力,紧密地配合,而这当中家长起的作用是最大的。

学龄前儿童是安全事故的高发人群,因此安全教育开展的时间越早越好,在学校和社会难以触及的地方,家长应该率先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以及安全知识的水平,以身作则。有些家长平日里神经大条,许多行为都有安全隐患,小朋友们很容易有样学样,养成不良的习惯。并且安全知识的匮乏也会在意外发生的时候,让许多家长失去理智,从而不能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

比如有许多家长并不知道cpr心肺复苏术详细的操作流程。一旦发生意外,他们很可能无法立刻采取急救措施,从而错过了“黄金四分钟”抢救时间。许多时候,一个急救知识,一个急救的措施就有可能挽救一条鲜活的生命,保卫一个幸福的家庭。

推荐一本权威又有趣,能够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习的安全知识手册是非常有必要的。《当心啊,小皮!》儿童安全和急救知识百科全书,就是为家长和孩子特别策划的“安全宝典”和“急救手册”。

这是一本适合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一起学习的生存百科全书。它用漫画图解的形式,系统全面又不失生动有趣地为家长和孩子讲述居家安全,交通安全,食品药品安全,野外游玩安全以及以上所有主题当中,遭遇危险时能够运用到的急救知识和急救方法。

其中的场景也非常地生活化,讲解了从家里的各个房间,到野外出行的各种环境中不同的危险,是家长真实的“护儿秘籍”。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孩子们不可能永远躲在家长、大人们的羽翼下。家长也不可能时时刻刻盯着孩子,确保万无一失。

所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要做的是让知识成为孩子成长的保护伞。让孩子知道哪里有危险,危险在哪里,有效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并且教会孩子们处理意外事故的正确方法,以及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急救措施,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这样不仅能够让孩子更加从容地面对充满危险的世界,更能减少家长们的焦虑,给予家长更好地陪伴孩子健康、平安成长的信心。和大家分享一些共读的建议。

首先,家长们可以在家中进行一次安全隐患大排查。先从阳台的门窗检查起,确认阳台是否有护栏,门窗是否有锁。第二步,检查家具是否有尖角,是否贴有保护套。第三步,检查家里的电路,电器是否有老化损坏,及时维修更换,同时检查燃气管道是否有老化泄漏。第四步,收纳好所有对小朋友有危险的东西,比如尖锐的物品、打火机、洗涤剂、药物等等。有宠物的家庭一定要每年带宠物打狂犬疫苗,定期修剪宠物的爪子,以免抓伤小孩。

在阅读完本书后,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进行安全行为自检活动。对比着书上的安全知识,看着自己平时有哪些不安全的行为。比如操作电器的时候有没有违规操作,使用灶具时是否符合安全的要求。

家长和孩子可以互相指出彼此的违规操作,并说出纠正的方法。在学习完了人工呼吸、心肺复苏术,和伤口包扎的方法等急救知识后,家长和小朋友们一定要动手多多练习,形成条件反射。这样才能在遇到突发状况时,第一时间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

家长和孩子们还可以在家中进行安全演练,模拟意外发生时的场景。配合适当的道具,进行一场特殊的“角色扮演”。来强化了孩子们的安全意识,许多学校都开展了消防演习,有效地加深了孩子们对火灾的认识以及应对策略的掌握。

事实上,这样的学习应该多多地开展,在众多安全领域开展类似的演练。但是我们也要注意,不能以安全的名义,剥夺了孩子们探索世界的需要。我们知道孩子在空间敏感期时会爬上爬下。什么窗台、椅子、桌子,甚至灶台等等,这些地方都要去尝试一下。如果家长听了这些安全统计的惊人数字后,就一味地禁止孩子们去做这些尝试,又会有什么后果呢?

其实,爬上爬下是孩子发展空间感所必要的体验。如果孩子没有得到这些体验,一方面他的空间感的发展就会受到阻碍。另一方面,因为缺乏体验,所以反而会影响到孩子对危险的感知。比如,我们不允许孩子爬高,如果你没有看护到位,他就会迫切地想要爬到窗台上。而如果窗户又刚好没有防护的护栏,那后果就不堪设想。因为他对空间的高度和危险没有切身的体验,孩子们是不知道惧怕的。

那么大朋友就会问了,不体验不行,体验又危险,你说怎么办呢?

好的办法是在孩子六岁之前,多带孩子做有益的空间感的体验。引导孩子的敏感行为,辅助孩子获得重要的能力。比如在家里有人看护的情况下,帮助孩子建立高低的秩序,并描述一下可能没有人看护的后果。孩子就不会趁大人不在的情况下,去做那些危险的探索。我们可以创造一些相对安全的游戏探索环境,帮助孩子空间感得到充分的发展。

比如孩子在8-12个月时喜欢洞洞。我们就制造一些洞洞,可以在跳棋的棋盘上贴一层薄薄的纸,跟孩子一起用手指去戳这些洞洞,也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洞洞书,比如《好饿的毛毛虫》,带着孩子从不同的容器中取放物品。当孩子在容器里取物品时,就是感知物体深浅、高矮、大小不同的空间。用手触摸不同形状的物体,感知不同形状的特性。比如把圆柱体、三角体等等不同形状,用两手搓动。

让孩子感知并用语言表达,圆是什么感觉呢,滑滑的。三角体呢,三个角搓不动。带孩子也可以去钻一钻隧道,不同的形状,不同深浅的隧道,都会带给孩子们感官上丰富的刺激,调动身体所有的感觉器官来感知空间。用不同的方式靠近物体,比如绕着椅子走,穿过走廊,跨过栏杆等等,这都是引导孩子用身体感知空间关系的有效方法。

安全是家长和孩子一起要去完成的功课。我们不能不重视安全,也不能因噎废食,不让孩子去探索。最好的方法就是认识孩子的发展规律,帮助孩子发展能力。丰富安全知识,强化安全的意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