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朋友圈的起源
其实也是对周围事物的恐惧,害怕很多事情,突然会发生。回校的一两个星期的时间,一个人独处的机会多了,思考也多了,加上写论文和找工作的事情,毫无预兆的感受到了无法把控的恐惧。写论文的时候,会不断找其他的事情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比如刷朋友圈、看微博等等,转移注意力所获得的快感甚至比写论文的枯燥感强烈得多。总有做不完的事情,混乱的状态,沉迷于中。
2.14,为了防止无关信息的爆炸,我正式关闭了朋友圈。
随后,开始断舍离,建立聚合的阅读器,取消了短号(本身不太喜欢打电话),移除了很多微信公众号(只保留九个);开始制定每周计划,每天写晨间日志和日记。每天所能设定的事情,最多三四件。
回归最核心的价值
微信的本质是一个社交工具,任何一个产品都在想法设法将我们的关注点和注意力多停留在他们身上,在用户体验和商业价值之间寻找平衡点。作为用户的我们,当我们用户体验用得很爽的时候,为服务付费了,公司发展了以提高更好的产品。
然而这个社会,互联网的普及和迅速发展,信息化时代,暴露了太多的信息流,永远没有可以刷完的微博和朋友圈。时间碎片化,精力分散各处。微信起初最核心的功能是一对一的聊天,产品定位是身份认同和强社交关系,每个人的微信好像一张ID证,通过朋友圈展示个人的魅力和经历。朋友圈作为微信的主要辅助功能,每天不定时的信息流中,有多少是真正有用有价值的信息。平时随意刷朋友圈的时间,甚至多于我重新开放朋友圈用十五分钟浏览了三天的内容。而这三天的内容,并没有什么值得深入了解的,而与自己有关的信息又有多少呢。并没有人会一直在关注你,值得在乎的人,甚至会直接找你、打电话或者见面,跟你聊聊近况。让线下聊天,变得不再需要依靠手机。如有必要,直接点开那个人的朋友圈,看一看就好。最终我将微信变成了我的聊天工具。
我所收获了什么
关闭朋友圈一个多星期之后,我收获了什么。将更多的时间花在了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或者自己安排的事情,不用时刻想着去看去接收无关信息,将注意力专注于自己关注的领域。
写晨间日志和日记
每天起床,开始回顾昨日与今天必须完成的番茄目标。不断做出计划阶段性的调整,回顾每天完成的习惯目标。有条不紊的开始一天的生活,每个节点需要做什么,尽量去完成。
阅读量的提升
每天睡前一个小时的读书时间,不开微信,阅读的时候会带来一种沉浸式体验感。
心态与反思
适度的焦虑有助于保持自己对于生活的敏感度。心态上变得相对从容与淡定,了解自己的行为动机,反思如何利用自己的心理动机去做适当的事情。
专注,一个时间只做一件事情
写论文过程中,会发现,会被断断续续的信息给打扰了。最好的方式就是一个时间段内,封闭自己,关闭所有信息源,一个时间只完成一件事情。时间点结束再去查看信息源,一一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