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我们常说孩子不教育好,就会有社会来教育他,意思是没教好的孩子将会在社会上吃亏吃苦头。倒有点契合了老子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了。其实这里的有余和不足都是不符合道的部分。
道的运转有自己的规则,所以才要磋磨尖锐解除纷扰,然后达到与光与尘埃混合混沌而存在。
符合天道能让我们内心平静而无纷扰,能够颐养天年,长寿无忧。而符合人道则会让我们更加适应社会,从而发挥自己的优势与所长,渡人渡己。
我们常常说最好的商业模式是利他行为,而水的上善精神,利万物而不争。其实就是最好的人与人的关系模式。
如果我们学会了在商业或者与人之中有这样的天道精神,那么我们的事业或者与人的关系也如天之道一样是永存长生的。
但有几点需要注意,那就是认清楚属于你自己的水之性,发挥属于你自己的上善,别扭的像素级模仿只会让你自己的天性被禁锢人家也觉得难受,而反过来有人跟你说利他精神或者他要积德行善,那你可得充分认识下他的本性,人其实都是顺本性而流动,他本性里有什么,他就会给你什么,这也是交友不得不慎重的原因所在。因为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都是不分善恶的互相塑造与成就的。就好像化学实验里两个物质丢一起然后分子原子互相交换与运动形成新的物质。所以与善人交往是为了成就自己的善,与不善之人相识却不深交是为了纠正自己的错误,把他当镜子以正自身。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这就有点像力学中运动达到平衡的过程了,也是中医的打破调和然后走向平衡的过程。
不要被动的被天道磋磨,也就是不要做那个调皮捣蛋的孩子被社会教育,而是要有意识的训练自己的意识行为,让自己的所作所为符合天之道。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会让你打开自我认知之路。为什么古代那些帝王或者大臣都爱和得道高僧来往了,因为佛家讲空,人心空处反而存在极致的清醒与理智,像一个大口袋,你空了,反而能装下很多,看清很多,但肯定是什么也做不了用不了,因为是空的,不过高僧们当个心理医生还是很不错的。
当然佛家在经书上讲空,但他们在行为上却也有实,也就形成了佛家独特的生存之道。当然这也是在经书上学不到的,暂且按下不表。
所以作为普通人我们可以修佛但是不要入佛,除非你准备拿个钵子出去化缘。我们要有自己的立身之本。也是符合自己善性的事情。
而老子之道讲虚与实相揉合,看似大空实则大满的一种状态,这种道是柔和的,是缓慢混合的,与外界不停的虚实相交换,长生而长新,所以它是绵绵不绝,用之不尽的。
“去甚,去奢,去泰”会让你真正杂糅融合自我,达到与天道相融合,与自然长存。转换到你的工作中也就是能让你的事业长存。
过于的锋芒外露或者走极端就好像一个人的阳气不停上涌,最后破体而出,达到一个阳气离开身体之际,回光返照的情况。
所以调和自我,调和他人,和光同尘是很有必要的。
闲暇时候可以出门看看花草,设计师可以在大自然中寻找制作衣服的灵感,有时候我们也可以在一花一草之中看到属于我们的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