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哈皮波白话试译:
孔子讲:“奢侈就会不顺而越礼,节俭就会简陋不达礼。如果是不顺的话,宁愿简陋。”
哈皮波赏析:
奢侈和节俭是财富使用时的不同态度。奢侈是当下财富的过度使用,不考虑将来的使用;节俭是过分缩减当下财富使用,以保证将来的使用。两种不同的态度是人基于对将来不同的预期,当预期未来会乐观的时候,人则易倾向于奢侈;当预期未来悲观的时候,人则易倾向于节俭。另一方面,两种不同的财富使用态度造成不同的人生态度。奢侈的人由于对未来乐观,更倾向于进取,打破传统的限制;节俭的人由于对未来悲观,更倾向于保守,固守传统的限制。两种不同的消费观背后是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而人生态度的不同又造就了不同的人生,奢侈的人生彪悍,节俭的人生平庸。
从社会稳定发展的角度说,当然是节俭的文化更能保持稳定。社会群体里的个体每一个人都彪悍的时候,势必冲突不断;而个体是一群平庸的人时候,则冲突无从而起。儒家强调社会的稳定有序,所以在彪悍的人生面前,宁愿选择平庸的人生,从教化的角度来说,平庸的群体更易受到控制。所以儒家思想被用来政治目的的儒教也是自然而然的历史发展了。
但是这种固守节俭而反对扩张进取的人生态度最后导致了闭关锁国的政策。儒教影响下的中国经济发展逐渐落后于以消费扩张为主的西欧国家,当两种不同文化主导的政治体发生冲突的时候,固守的一派明显败阵下来。
当主张节俭的农村思维遇到主张消费的城市思维的时候,也渐渐败落,这个社会的财富从保守派渐渐流向消费派,在消费主义盛行的社会,保守的思维越来越落后。
儒家的宁固勿逊的消费态度也渐渐步入历史,随着小农社会一同被时代无情的消解。
在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不消费是最大的浪费”的思想将会越来越被尊崇。
但问题来了,过度消费后的将来又如何去保证呢?
人大多只是短眼的动物,谁又能过多考虑将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