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今天是点灯Day47。第二大轮的第13天。
昨天是元宵节,再次回看了一下昨天各位同学的灯。
下面,我一一做个相对冰冷的知识输出。
@正豪:烟花很妙,也许传达着事物像烟花一样短暂易逝的寓意。
@吴婷雯:这是一篇写人的文,里面描述的爷爷很有趣,向他学习。
@Imbey:视频中的人物很可,在脑中形成这种感觉时,大脑和外界刺激跳着双人舞,一边分泌着令人愉悦的多巴胺。另外,也许成长就是痛出来的,联想到今天读到“了不起的我”——创伤后成长,意思是,挫折使得我们过去对世界的美好假设的崩塌,就像倒了一座城堡,但砖块还在,而是否重建取决于面对挫折的态度,我是就随便在旁边搭个小茅房,还是重建一座更加牢固的新城堡。
@熊智颖:人应该去多经历一些不一样的事情,从中就能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这个意思是说“见识”其实比“知识”更珍贵。
@陈兴懿:联想到“人设”,这个词。意思是对人的基本假设。事实上,在当今合作关系如此紧密的社会,我们不得不抛弃,原始时期的记忆里,对陌生人抱有的过多的猜疑和警惕。因为假设别人是善良的,自己对他的行为也会更友好,即使别人不那么善良,也会被自己的友好给影响逐渐变得善良。
@陈紫懿:关键词“感恩”。做个小拓展。话说感恩二字,一两年前,大叔跟我讲的时候:“人一定要学会感恩。”高三生物老师跟我们讲的时候:“要学会感恩,这会让自己以后的人生都更加辛福。”我都觉得很懵里懵懂。人为什么要感恩?感恩又有什么用?那时候甚至开不了口对别人说句谢谢,觉得没必要,也不好意思开口。
而现在,我在现实体验中逐渐懂得了其中的涵义。成长的过程就是逐渐学会感恩的过程,这句话表达着,我们在长大的过程中,逐渐发现,不是所有的得到都是理所应当,而这个世界也不是围着自己转,一切皆来之不易,所以人才需要感恩,感恩能够遇到这些来之不易。
结:
可以说,知识输出是增强学习效果的非常有效的手段,这是我在学习过程中的真实体会。其实这并不玄乎,放在学校里知识输出就是做题和考试。把知识从脑子里输出在题目中用起来。
那么在学习课外知识,像读书,听课,看文这种。做知识输出,就没那么多题可做了,事实上有的话,也会很无聊。我谈谈我做知识输出的几点经验:
①让知识和自己的经历或现实中的体验打结。也就是让学到的新知识能够和自己熟悉的现实世界产生关联。——《认知天性》
②让知识与知识之间打结。也就是让新知识与旧知识发生联系,发现两者之间的共通点,后在此基础上建立二者的连接,逐渐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说实在话,碎片化的知识,用处很小,也不长久,对人的影响也不大,并且也很容易忘记。
③逻辑推理。大多数的知识其实暗含假设前提,有因必有果,有假设就有根据假设而推出来的结果。这里可以常问自己这么几个句式:如果这样,会怎么样,如果不是又会怎么样。又比如,假设猴子很贪心了,那么当他手里拿着香蕉看着大西瓜的时候,他就会舍弃香蕉去要大西瓜。
逻辑推理,可以激发自己去思考,让知识在脑中形成一个有机回路,增强记忆的同时并且让知识能够融会贯通。
④应用。其实最好的知识输出,就是把学到的知识直接拿来应用,在实践中验证知识的有效性。
⑤以教促学。以教促学其实也是一个很好的知识输出方式,能够把知识讲给别人听,并且让别人能够听得懂,这不仅增强了自身的记忆,并且还真正起到了内化的效果。因为在教的过程中,人会不断地去思索,知识本来的意义。
大概就这些叭,还有什么好方法我也不太清楚了,如果有的话,还请赐教一二。
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感谢阅读,感谢,感谢。
2020-02-09周日夜
于余干县某镇某村某角落
点灯人:夜行的灯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