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五年,研究生已过一年半,单身来,单身中,若是有勇气挑战三到五年的博士生活,极有可能还是单身去。每月只领着五百块的生活补助,无奈自责中还是得靠家里人救济。
对了,我就是医学狗。
曾经立志不当医生,不当老师。现在已经破了一个了,总有一种谜之预感另一个也会不灵验。
在外人眼中,医生基本上都是自带高尚光环的。的确,医生这种职业是以救死扶伤为己任的,高尚,那是必须以及自然的。
但是,高尚并不代表着全能。
1. 不是所有医生都是全科大夫。
现代医学讲究专科诊疗,虽然每位医生必须要对各个系统的疾病学习并了解,但事实上大家都有各自所研究的学科,并且在此基础上每位医生还有自己擅长的领域。
举个例子,医院都分不同的科室,比如呼吸科、消化科、神经内科、骨科、普外科等等。患者就诊会先选择不同的科室,后来医生可能会根据病情,推荐患者去找专攻某一领域的专家进一步诊治。
2. 医生也需要休息,也需要喝水、吃饭、上厕所。
对于这一点深有体会是因为和老师们上门诊。大多数老师一早上要看四十多个病人,本科时和儿科老师上门诊,一下午能看六七十个小朋友,真的能看到晚上六七点。老师们为了节省时间,不喝水就不去卫生间,一个又一个接诊,一刻也没歇过。
我记得有一次老师肠胃不适去了趟卫生间,等待的过程中诊室的患者就有些不难烦,家属说了句医生还要上厕所。我满脸惊愕,我能明白他的意思是主任门诊期间不应该离开这个诊室,但是说出来的话却让我诧异又寒心。
医生也是人,也需要喝水、吃饭、上厕所。你看到大夫上班期间打哈欠,或许是因为已经值了24小时的班;你看到大夫一脸疲惫寡言少语,或许是因为他已经在手术台前站了十几个小时;你看到大夫周末发了条出去游玩的朋友圈,或许这是他几个月以来拥有的第一个完整的周末。
3. 我是医学生,但我懂的真不多。
自从学了医,每逢佳节倍思亲。亲朋好友间的问候突然多了起来,一是因为相隔太远,二是因为各种咨询。以前不怎么联系的同学,突然开始问各种病的诊断和治疗。这种时候总会有强烈的存在感,同时也深感自己的才疏学浅。
我是医学生没错,可我只会回复一句“最好还是去医院看看”之类的话。不是自己不想帮忙,是真的不能给出更好的建议,这或许也是大多数医学生共同的境遇。
4. 医学也有科研,硕士也分类别。
只想说医学的研究生分专业型和学术性,一般来说,专硕上临床,学硕做实验,如果你碰见一个医学博士,而恰巧她又是个做学术的女博士,我觉着此处需要一些敬佩的目光,因为她们实在是勇气可嘉,耐力可嘉,心态可嘉。
医学之路,异常艰辛。先不提摞起来有一人高的教科书,你还必须要有良好的心态、强大的内心、坚持的信念和活到老学到老的决心。当然,还需要患者的理解。我仍然记得本科刚开始实习,因为给一个奶奶测血糖测的晚了,就被家属从走廊这头训到了那头。我提着测血糖的小箱子一路近乎小跑,内心恐惧又委屈。
往后的日子里,我偶尔还会想起那一幕,内心早已不像当初那般委屈,因为对于每一个医务工作者来说,这种不理解不会只发生一次。但其实让我记得更清楚的,是大多数患者及家属的信任与理解。或许正是这种力量,让我能有一丝坚持的动力。
我不知道走这条路是对是错,也不知道以后是否会当一辈子的医生,但我相信或许冥冥之中自有安排,我应该把我的所学用在帮助他人上。
中国大陆试管婴儿之母——张丽珠在她的《我的医教人生》中写道:「我初步意识到一个医生的一生,没有一时一刻能脱离自己的医疗工作。不论日夜,随叫随到,不能有半点疏忽。当一个医生面对病人时,实际上他正面对整个社会。」
医路漫漫,永远也没有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