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快50天了,有啥值得分享的体验?!
自从在简书上日更以后,不知道有多少个晚上,累的睡着后从梦中惊醒,文章还没发!揉揉眼睛,发文!搞笑的是,有些时候到了第二天才发现,题目中竟然有错别字。一头冷汗,就像考试时打小抄,被老师发现了。
日更快50天了,存货已用完,最苦恼的就是,晚上9:30后,家人们都睡了,坐在书桌前不知道选哪本书来读和写读书分享。好不容易找到了思路,从构思到写成,至少要两个小时,再排版、插图,基本上就到了12点附近了。如果你是一个好信儿的人,可以去看看我发布文章的时间。(手动捂脸)
这段时间,最开心的就是一鼓作气,写了几篇自认为质量还不错的文章,几天内的日更不用愁了。
不过,心态也在不断的付出之后,有了变化。变得患得患失,变得没有了最初的只为记录,专心分享的洒脱。开始琢磨读者的口味,开始研究什么样的标题来增加打开率。
今天看到一个图书编辑讲出书的视频,其中有一点对自己触动特别大。他说,很多作者出书之前就写了没有十年也有八年。他们热爱写作,不图名也不图利,只是想表达,只是有不得不写的东西。
仔细反思自己,初心本就不图啥,只是为了记录读书心得,有人看算是一场缘分,没人看自己也不损失什么。前段时间,确实被自媒体的各种涨粉、变现的内容带乱了节奏。甚至因为付出的努力,没有被看见而放弃写作。
这让我想到了一本介绍决策的书中的例子。一个犹太商人的店铺门口,总有一堆淘气的小孩捣乱。这天店主招呼小朋友来到跟前,说要花钱雇他们每天来门口继续捣乱。钱虽然不多,但毕竟是白得的,小孩们本来就会每天来撒野,自然乐得这个“傻老头”掏腰包。
几天过去了,小朋友已经习惯了捣乱后,围着老头要钱然后去换糖。但是,突然有一天老头说,以后来捣乱没有任何好处了,但还是邀请他们来撒野。孩子们顿时愤怒了,这个臭老头,不给钱还想使唤我们,谁要听他的每天都来。悻悻离去后,就再也没有回来。。。
心理学上管这个叫认知不协调导致的决策失误。这段时间自己走的弯路,就是犯了认知不协调的毛病。这次反思也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了,书中的知识确实是凝练的精华,也让我体会到了,亲身验证过的知识和在书本上看到的知识有多大的差距。
记得《了不起的我》中提到一个概念“信息密度”。就是说,亲身经历过程中体会到的信息密度,要远超我们想象。很多信息,我们无法用语言描述,甚至都不曾意识到。但是它却能实实在在的影响我们。
写作这件事也一样,写一周和坚持写一年,这个中滋味自不相同。
收心写作,躬身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