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5 经纬织安 共筑校园防护网
---新学期预备周校园安全工作小结
新学期翩然而至。预备周,我在新岗位上,开启着探秘与解锁新技能之旅。从关注校园安全主题的公众号信息,校园安全法律法规的学习,到向有经验的前辈学习,再到具体的校园实操,团队的组建和学期计划的制订与规整,校家社合力共建,筑牢校园安全防护网。
以制度为经,筑牢校园安全基础防线。作为主管新手,借用以往岗位主管的经验,首先以全流程闭环的思维建章立制,制定《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清单》,针对不同群体签署“一岗双责”安全承诺书,现场实地勘察校园设施、活动场域、应急事件处理等进行多维度的思考和建模,建立了符合校情的日巡查、周汇总、月整改机制,将消防、食品、交通、防溺水、防性侵、防诈骗等安全节点转化为可量化、可追溯的具体指标,每天由校级安全员进行校园公共场域的巡查与记录,班级安全员落实班级安全隐患排查并建立台账,老师和家长有每日、每周和每月需要完成的不同维度的不同安全主题的工作,让每项工作都是有计划、有过程记录、有工作小结,有改进意见等。发挥广播的宣传功能,在午休时段循环播放安全童谣,让孩子广泛传唱的同时铭记于心,外化于行。预备周的安全隐患排查与改进意见,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发送至学校工作群及相关部门,合力解决排查中出现的隐患问题。每周为教师推送校园安全事故及应急处理优质案例,助力老师们在日常教学中,有方法指导地进行安全问题处理。
发挥家校社协同育人效能。学校将安全制度纳入新生入学手册,通过安全主题班会拆解细则,明确课间活动不能在有限空间疯追打闹等。通过公众号,班级群等适时推送安全教育文件及通知,签订《家校安全责任书》,明确家长接送时段、校外监护职责,特别强调未满12岁学生不得骑行共享单车,确保孩子校外的交通安全,家校合力加强生命安全教育与宣传。联合派出所、消防支队定期排查校园周边隐患,依法对校门口50米内违规摊贩整治、周边监控盲区补装及一盔一带进行过程监督与管理。
以科技为纬,织密技防物防智能屏障。作为主管新手,首先需要在新领域积极开展自主学习,了解校园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熟悉校园安全管理范围、问题解决思路和应急事件发生的处理流程,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设备与科学技术,推动人防+技防深度融合,升级校园监控系统,实现重点区域全覆盖、AI行为识别异常行为等,为实验室、食堂等场所加装并定期对其智能预警设备,辱燃气泄漏报警器、用电过载保护装置进行督查,消除安全隐患,建立一键报警直通属地派出所机制。
为确保校园安全工作的落实,制订了定期组织教师、安保人员开展技防设备使用的安全主题培训计划,在监控调取、应急广播操作等方面进专题培训,实现人人会应急。通过家长课堂、班级家长群,普及智能设备使用实时定位功能,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关键时刻,争取社区支撑,以共享监控资源等方式,为孩子的安全健康成长赋能。
凝聚三方共育安全合力。在与前辈对接岗位工作的时候,得知我校已经构建了家校社安全共同体平台,设立了安全议事会,每月邀请家长代表、社区网格员参与校园活动,涵盖家校共育岗、应急救助岗、雷锋志愿岗、QX护苗岗、健康管理岗、家长阅读岗、食品安全岗七类型家长志愿服务岗,食品安全及陪餐等;根据校情和班情开发安全微课堂系列课程:从防溺水、防欺凌、防性侵、防电诈、交通安全等主题,通过情景模拟演练,以提升应急协同能力。
校园是孩子们学习的主阵地,而安全教育必须融入学科教学,体育课教急救技能、语文课分析安全案例等,都可以让每一次的安全教育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设计一些主题活动或项目,让学生参与体验与感知,在活动中习得安全自护技能。对于校园安全事故的处理流程与应急措施等,进行了符合校情的详实细致铺排。为了能将学生所学知识,灵活迁移至日常生活中,学校或老师发放《家庭安全自查表》,鼓励学生对自己家里的电器安全、阳台防护等进行安全隐患排查与摸底,并鼓励家长与孩子共绘家庭逃生路线图,以增加他们安全自护的实践经验。同时,我们制订了邀请社区医生、消防员进校园开展安全体验日活动计划,引领孩子了解并认识学校、社区应急避难场所供学校演练使用。
安全无小事。唯有凝聚家校社三方力量,织密校园安全防护网,才能逐项落实各项安全指标,温暖童心,共护孩子健康成长。
当思考以文字呈现在眼前,发现了善思的妙处,原来文字也可以助力自己厘清思路,构建着专属自己的认知、思考与践行的IP体系。不管是何种岗位,都需要学会预则立,才能从容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