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在设计中后台产品时,我的精力都模块本身的结构上,以模块的扩展性为目标而努力。但就算是内部或者底层产品也不是一味的模块罗列,我在扩展性的基础上也开始考虑实际人员的效率问题。
起初,主要是依靠一些关联的操作来减少模块间的跳转。后来就开始尝试主动引导相关人员的工作,开始搭建中后台最常见模块之一:工作台
工作台往往当作登录后的首页,下面是我随便从花瓣找的两张图
图1
图2
大家可以看到页面的组成区别还是比较大的,因为其承载的价值和展示会根据岗位属性不同有所区别,管理属性为主就会趋向于数据展示,执行层为主则会趋向于连接任务。下面就大概讲讲我个人的设计步骤:
1.制作任务清单
大多数模块都是以流程为中心设计,而工作台是以人为中心设计。与相关用户沟通并熟悉他们的一天的工作情况,沟通需要获取的信息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用户都需要处理什么任务
②每种任务的时效要求、数量大小、具体流程(主要是看复杂程度)、关联任务
③用户处理任务的顺序习惯
(P.S 管理层看每日数据对于他来说其实也是一种任务)
然后大概获得这样一个任务清单表
如果不能与实际用户交流也可以尝试和竞品的销售交流,或者从运营数据中提取相关数据
2.连接任务相关设计
根据表中的角色和任务进行汇总,然后尝试根据同一角色建立一个每日工作模型
①先假想存在一个工作台模块,每完成一次任务都会回到这个模块,然后通过一个入口再进行下一次任务
②构建模块区域。根据任务关联性,把任务入口组织起来,比如订单处理放在一组,财务处理放在一组
③选择展示形式。作为入口一般都是需执行的数量合计数,偶尔需要快速处理的部分也会使用详情展示,直接在工作台处理
3.数据展示相关设计
我们都知道给管理者展示公司大盘数据,给财务主管展示现金流、负债等数据
数据展示并不是只是为了给一个数字,关键在于能不能说明数据的“问题”(这里的问题并不一定是坏事情),举几个例子:
①现金流低于财务设置警戒线是个问题
②日订单数量增长趋势增高或降低
③当前订单年完成比和预测值差异较大
想发现问题就需要有一个标准或者预期,只有建立了标准才能知道的偏差
4.组织已有模块
最后一步的目的是为了看模块间有没有通用性,可以关联账户权限系统一块进行设计,这样可以降低一些开发成本
P.S 如果你接手的是个内部系统,梳理各部门工作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因为你可以看到整个公司内人、公司、系统三者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如果你又恰好有兴趣梳理它,有可能会提高公司整体的运作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