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围城》

文/与墨书

#围城#2019.1.18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每每读到喜欢的书,恨不能一口气读完,但是现在却也想多提几口气,多潜心几次,慢点读。似乎所有的开始都是不明所以,不知所云,而那一页页的方块字却指引着你穿过迷雾,眼前的景象便也逐渐清晰起来,愈发有趣。书中人物一个个地,从脑海里的纸片人,不断被填满血肉,赋予灵魂,一跃而成眼前的鲜活形象。但也不是每个人物都如此,有的是逐渐栩栩如生般站在我面前,比如方鸿渐,赵辛楣;而有的却是从纸片人到被临摹出框架被填进了一些血肉被灌注了几丝灵魂,而后戛然而止,许是留给了想象。

读书于我最大的乐趣莫过于不断熟悉书中人物的过程了,像朋友,像恋人,相见,相识,相知,相恋。从起初的拘谨到往后的开怀,看着那一个个人物羽翼丰满般,跃出那些方块字,像要与我对话。

对方鸿渐,像杨绛先生在附录里所写的一样,由了解到同情,由同情而生关切。最初以为他风流,但那风流中却透着羞涩;以为他骄奢尔尔,后来却也能屈能伸。越往后,才知也是个痴情人,虽没有好结局,那一段也算得上铭心刻骨了吧。直至高潮迭起处,本性愈发突显,说不上是好是坏,但却也足够真实。

赵辛楣,原以为是走个过场的讨厌人物,却在和方鸿渐一起失恋以后真正走出来,成为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了。相貌堂堂,才华横溢,处世万变不惊,也算得上是真性情。大概他与方鸿渐时最让我感触的是谈及思念之际,他说:“我总希望,你将来会分几秒钟给我……”我也总希望后来他们的友谊能一直如此。最难释怀的大概是他何以对那个“政治家”苏文纨如此念念不忘……大约是执念吧。

唐晓芙,原来真是作者偏爱的人物,没有把她嫁给方鸿渐,而我却一直还念念不忘着他们之间。但这位唐小姐,可以说是书中我最喜欢的女角色了,许是因为作者的偏爱吧。她就是我所说的刻画戛然而止的人物,所以我只看到她的独立思想独立个性,倒与她的表姐苏文纨自成比较。她那番有关婚恋的表白也让我印象深刻,“我爱的人,我要能够占领他整个生命,他在碰见我以前,没有过去,留着空白等待我……”一边为她的真情叫好,一边却也心疼着不为自己辩解的方鸿渐。但是,过去即过去,后来也再无瓜葛了。

苏文纨,一个“女政治家”呵,在轮船上初见她时便印象不好,后来也真真印证了我的印象。要说“千方百计”“不择手段”应该是她才对。留洋的女博士,心眼和感情倒是真够“洋”的,硬生生把不爱她的方鸿渐编到“共同追求”她的名单上,被拆穿了幻想以后背后中伤方鸿渐,嫁给那个滚圆脸的曹元朗,还希望赵辛楣为得她终身不娶,等得曹死了候补。真真可惜了那些知识在她身上,可惜了赵辛楣始终对她念念不忘。这算是一个逐渐黑化的人物了。

最后一个想谈的是方鸿渐的妻子孙柔嘉,一个起初淡得像夏日里的微风一样的让人印象不错的女子,却在与方鸿渐订婚后渐显本性,也稍有些印证我的猜想吧,只是觉得她这样的女子不像一直淡淡然的。杨绛先生评价说“受过高等教育,没什么特长,可也不笨;不是美人,可也不丑;没什么兴趣,却有自己的主张。”这也是我在后半部分中所读出来的,当然也不甚喜欢。

婚姻和职业的围城如此牵绊,但还是不断有人要进去又要出来,大概这就是人生吧。

每次读完一本书都像是独自旅行了一次,跟着书中人物的脚步,从脚下处到远方去,思想和灵魂也似被清洗过一遍,对一些人事也颇有醍醐灌顶之意。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未能行万里路,必要先读万卷书。一本书的完结像是一段征程的完结,只是,一种结束也意味着另一种开始,总是很珍惜一段旅程的结束,却也很期待下一段旅程的开始。

就这样一直在路上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看完《围城》我想到一句话:一切皆有渊源。上学,爱情,职场,结婚,每个阶段的细碎事情都能从《围城》中找到影子,不光是...
    guihong58阅读 4,505评论 0 1
  • 有些书看的是情节,比如三体,它们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有些书看的是细节,比如王尔德,它的描述实在太美,以致你不愿...
    嘿把这个苹果放到你的头上阅读 4,316评论 0 0
  • 这几天, 我参加了读书会,这对以前的我来说是难以想象的,毕竟我是一个除了做事,一有闲暇就玩游戏 、看网络小说的人。...
    李和风阅读 3,359评论 5 2
  • 本人社会学专业出身,但读书不局限于专业书,阅读兴趣范围以人类社会为中心,寻找其过去,现在与未来。想来一个人读书是好...
    代洲阅读 8,260评论 5 86
  • 做好自己份内的事,好好工作,认真培育孩子!
    东泽666阅读 66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