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作业”不等于“家长作业”
文/戴志梅
清晨,看到一个视频被网络刷屏:爸爸辅导作业渐进式崩溃。标题引起了我的阅读兴趣,打开看了一下,是爸爸辅导孩子写作业的父子对话,听声音,看肢体变化没怎么看出有真崩溃的迹象,标题表达了家长的心声,很调侃,有点无奈,对孩子的爱与对孩子学习成绩的高期待,是这些爸爸们的共同心声。女儿看了这个视频后,嘀咕了一句:“我妈从没辅导过我的作业。”说得很轻,我听得很真切,回忆了一下,好像还真没辅导过孩子作业。但她上小学一年级的情况,深深刻印在我的脑海。
女儿上小学没择校,她上一年级的时候,我做了一件事,教会了她查《新华字典》。教她的老师们很敬业、很优秀,入学第一天,我对女儿的作业,只是看她有没做完,不关注她做得怎样以及书写是否工整,我认为这些是老师们该做的事情。第一周,女儿的作业本上错的很多,而别的同学作业本上常常是”优“,老师问她家长有没帮着指导,一年级的孩子很单纯,女儿如实告诉老师我的态度,班上别的孩子作业整洁漂亮,只有女儿的作业有错误,老师觉得我太孤傲。女儿回家告诉了我老师的原话,我听了后笑笑,依旧没改变,按照原先的方式对待她的作业,并且明确告诉她写作业不是我的事情,是学生的本职事情。第二周开始,女儿作业错误率少多了,后来,慢慢地,她的作业和别的同学作业质量一样好了,女儿也彻底理解了我对她的要求,老师也接受了我的这种态度,在一次期中考试家长会上,老师让我给全班家长分享了这个教育经验。到了初中,我继续给她买《现代汉语词典》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以及《英汉词典》等等,再后来,我给她买了电脑,有什么不懂的就建议她百度或请教朋辈。总之,我没有视频里家长那样的作业辅导体验,不过,作为家长,我能理解家长对孩子的那份期待。家长和教师一样,都是无法直接实现自己对孩子的教育价值,都是需要通过孩子自己的学习行动去达成。
网络时代,信息量很大,人们的情绪很容易被感染,家长在网络上分享自己辅导孩子做作业的“辛酸泪”,甚至开玩笑地表示可以不要彩礼,赠送房车,包办酒席,唯一要求就是:“现在就把孩子接走,把作业辅导一下,谁家的媳妇谁养!”,言外之意,家庭作业就是为了折磨父母而制造的。
学生于课堂外完成的作业,我们称之为”家庭作业“,家长的情绪如此焦虑,为何呢?
有可能是孩子的这些作业不是学校老师布置的,而是培训机构老师布置的作业。如果是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布置的作业一般是当天所学内容,最多根据心理发展区理论稍微拓展一点点,应该不会难到让家长到如此焦虑的程度。但,如果是培训机构老师布置的作业,也许会让家长焦虑。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家长焦虑的根本原因,在家长心中,只有让孩子超前学点,或者学难一点,才能排名靠前,真正不输在起跑线上。培训机构老师的作业肯定比学校老师布置的难很多,有的还会很奇特,或者奇怪,当然家长会有焦虑情绪了。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家长不放心孩子独立完成,包办作业成了习惯,孩子一点不会,家长就急于告知了答案。慢慢地,孩子对家长有了依赖,遇到有点思维挑战的试题,就眼巴巴让家长帮着完成。这个时候,家长焦虑的不是作业有多难,而是焦虑孩子对待作业的态度,心中也许会这样想,这些题目都不会,以后怎么继续学啊!自然而然,就会变成像视频里的家长那样了。
其实,“家庭作业”的实施主体是“学生”,而不是家长。因为家庭作业不等于“家长作业”。家长可以陪伴孩子写作业,但,最好还是不要过度卷入孩子的作业。如果家长能换种视角去对待自己孩子的作业,把握好适切的度,以上视频里家长那样的言语或许就不会出现。
(写于2019年2月21日晚21:40周四,今天很忙,对早上的视频印象深刻,决定再忙也要写一点文字,于是用二十分钟匆匆写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