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好对孩子的照顾与分离

      【郑重申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我最欣赏这样的父母:能在孩子年幼时给予他们最亲密的照顾,也能在孩子长大后学会从他们那里分离出来。

    如果你是这样的父母,一定是智者。

      也许作为父母的你会说,孩子在父母眼里永远都是长不大的小小孩,对他们多点照顾和关心总不算错吧!

      如果你这样想,你定是一位喜欢控制他(她)人的父亲或母亲。

        刚才看了一篇文章,听了一位57岁母亲的肺腑之言,真是感同深受。

        这位母亲说,儿子结婚前,她本打算让孩子结婚后和她们老俩口住一起的,只是听了老伴的劝说,后来还是同意两代人分开住。可是儿子结婚后,她为了能像以前照顾宝贝儿子一样,照顾好他们一家三口,而心甘情愿的放弃了个人爱好,以前每年都要进行的旅游活动也理所当然的被取消,每天总是在两地奔忙着。为了能到菜市场买到新鲜实惠的菜,她总是一大早就出发;为了能让小夫妻俩安心工作,她却包揽了儿子家中所有的家务,甚至是儿媳前一天晚上洗澡换下的,却未来得及清洗的内衣内裤,她第二天也会帮忙去洗。

      可就是这样一位看上去很会关心照顾人的母亲,却落了个“出力不讨好”的下场,得到儿媳背地里很多个差评。儿媳认为,婆婆这样无微不至的关心,不但惯坏了她的儿子,让他养成什么也不会做,什么也不想做的坏毛病;也让她时刻有一种隐私权被侵犯的感受,全没了自己的私人空间,让人有一种将要窒息的感受。

      文中儿媳的做法虽然有些粗暴,把家门的钥匙偷偷换掉,还谎称说是因近几天小区内好几家被盗,换锁后也不希望老公把钥匙再给婆婆。可正是她这一“不孝顺”的举动,让婆婆有了反思的机会,也才有了后来更加丰富多彩的老年生活。

      婆婆是这样发现儿媳对自己的做法不满意的。一天早晨,这位母亲正兴高采烈的拖着从市场上淘来的新鲜蔬菜向儿子的小区走去,到了家门口,隐约听见屋里传出俩人争吵的声音,她侧耳倾听,听到的全是儿媳对婆婆不满意的声音,说是她惯坏了儿子,说不给儿媳私人空间,还说儿子肯定又给他的母亲送去了钥匙。

      争吵声结束后,这位母亲没有太在意,还是像往常一样自己开门进了屋,该干嘛便干嘛去了。她觉得为了儿子,自己什么都能忍,对儿媳刚才的那份不满全藏在了心里。直到晚上回到自己的家,她才把这份委屈向老伴倾诉一空。

      这位母亲的老伴很智慧,听了妻子对孩子的一番数落和报怨,先是与老伴站到了一起,骂孩子是白眼狼,骂他们不懂父母的用心良苦。然后才把一些道理跟妻子细细道来:你看你,现在广场舞也不去跳了,与以前的老朋友联系也越来越少了,都是为了照顾孩子。可是你却不知道,你这样做,不但丧失了自己原有的独立生活,也会让孩子们生活得很窒息。你应该明白,但凡只要是人,都需要有自己的私密空间和自由,孩子也一样,即使是做父母的,我认为也不应去侵犯他们的这份自由。

      这位母亲听了老伴的一席话,觉得还蛮有道理,便决定从现在开始就改变自己,临时决定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旅行的7天时间里,老伴依然会不时的跟妻子讲两代人之间的一些相处之道:其实,孩子长大后父母更重要的已不再是如何照顾,而是应学会从以前的生活状态中尽快的分离出来;孩子长大后,特别是孩子结婚后,我们做父母的也应保持自己的个人爱好,应有老年人自己独立的生活方式。旅行返回来后,这位母亲彻底想清楚了人世间的一些道理,觉得两代人之间还真是老伴说的这个理,便试着改变自己,首先主动把儿子小家的钥匙交还给了他们,说以后他们要过自己独立的生活,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天天过来这里打扰他们的生活了,以后即使偶尔过来,也会提前打电话告知,儿媳听后满心欢喜。这位母亲便慢慢的恢复了以前有条理的生活,与老伴过着多姿多彩的老年生活。

      是呀,“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位母亲是善于改变自己的人,当她意识到自己以前的做法不好时,便勇敢的试着改变自己,在老伴的帮扶下,慢慢的学着从以前无微不致对儿子照顾的生活状态中分离出来。

    不要让你的美酒,变成他人的毒药。凡事因时制宜,便有机会把毒药变美酒。

    妈妈们,加油呀!

——……——……——……——……—

(阅读完这篇文章,如果对你有所启发,请点赞)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