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之间好长时间不联系,电话问候,第一句就是“忙不忙?”朋友见面打招呼,习惯性地问:“忙着呢?”似乎都在忙忙碌碌,但内心谁都想希望自己活得轻松,如何摆脱忙碌?摆脱努力?如何以轻松的状态、行动和成果来生活?最近,听了樊登老师讲的《轻松主义》,这本书给了我们答案。
作者格雷戈.麦吉沃恩(英)致力于帮助个人和企业摒弃琐碎,直抵精要。服务的客户有苹果、谷歌等多家世界优秀公司。雷戈在《轻松主义》里提出了五个核心策略,帮助大家在轻松状态下高效完成任务,避免因过度努力而导致的疲惫和低效。
樊登说他也信奉轻松主义。创业做公司不使劲,教孩子不使劲,处理人际关系也不使劲。不使劲本身,就已经是一个好的结果了。使劲的人,都是太重视外在的结果,而忽略了生命其实是个过程。
《轻松主义》有三大部分,一共十五章,每个部分有五章。
第一部分叫“轻松状态”,帮助我们找到进入轻松状态的方法。
第二部分叫“轻松行动”,介绍有哪些工具和方法能够让我们事半功倍。
第三部分叫“轻松成果”,介绍怎样去获得杠杆收益,而不是简单的线性收益。
关于轻松状态。作者雷戈说,要主动追求轻松状态。做任何事的时候要先想想,有没有更容易的办法?我们做任何事都不是为了吃苦,很多人一说到创业,一说到要做某件事,首先想到的就是要做好吃苦的准备,要随时准备被社会毒打,认为没有被市场毒打过,就不能成功。凡是这样说话的人,往往都是没创业过的人。真正的创业是你要争取不被毒打,你要争取把损失降到很小,如果你能够用简单的方法解决问题,就不需要用复杂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所以要经常问自己,有没有更容易的办法。
还要知道重要的事情也可以是容易的事。爱因斯坦发现狭义相对论,竟然是如此简单的一件事。人们一直认为这“狭义相对论”简直不得了,是划时代的发现,实际爱因斯坦只是一直在用动量守恒的知识思考着时间和空间的关系、相对性,最终用很简单的数学,用动量守恒的原理推导出了狭义相对论的内容。很多事情很重要,但同时也可以很容易。只有建立了一个基础的思路,愿意相信轻松和简单,才有可能去选择更省力的路径。
樊登说他目前在做任何演讲之前,都不做PPT,甚至不做准备。有时候三个小时的演讲,他走上去就讲,他在追求放松。
他说,当你的头脑当中越没有框架,越没有预设的金句,没有那些要表达的亮点,你的表现就越松弛,而且经常能够在现场迸发出火花。你不是在进行预先准备的表演,而是在投入地跟现场的朋友交流。这就是不过度努力的方法。
还有一种办法,就是倒置地思考。倒置地思考是就是我知道要解决什么问题,只要我能解决这个问题,就没必要非得这么费劲。
美国有一个廉价航空公司,叫西南航空,西南航空想要省钱。大家知道运营一个航班如何省钱吗?就是把运转周期缩短,让流程的效率变高,这样就省钱了。所以西南航空做了很多流程上的改革,但是要完成这些流程上的改革,需要订购一套新的票务系统,这才能够配合得上新的流程,而那一套票务系统需要200万美金。他们觉得做这件事本身是为了省钱,结果还没做就要先花200万美金,实在是心疼。作为一家廉价航空公司,西南航空觉得这太贵了,不划算。后来,有人提了一个非常大胆的要求,说:“为什么顾客一定要那样的机票呢,顾客不能拿一张A4纸当机票吗?”董事会一讨论,觉得这个方案好像也可以,顾客好像的确不需要非得打印成那个样子的机票才行。所以他们没有买这套票务系统。结果,西南航空发现没有顾客对此提出意见。发展到今天,连这张纸都可以没有,也没有顾客提出意见,因为顾客的目的是登机,是飞行,没有那么多必需的流程。
倒着想问题,从你要做的这件事的结果来想,将能省的过程省掉,能省的成本省掉,那就完全可以实现轻松状态,而过度努力有时候难以得偿所愿。
巴菲特有很多名言,特别有名的一句是:“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
巴菲特还有一句名言,他说:“怎么省事怎么来。”巴菲特的原则是怎么省事怎么来。
就好像我们每天推一个雪球上山,会是什么效果?你推到山顶的时候,雪球就没有了。如果你非得做很痛苦、很累、很消耗精力的事,那么你的雪球就会越来越小,你最后的成果也就会越来越小。推东西上山很难,全是成本。但是,如果你像巴菲特一样,选择怎么省事怎么来,那就滚雪球下山,雪球中间有块石头,外边滚着雪,你要找到足够长的坡和足够厚的雪,然后滚下去就好了,就可以很轻松。(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