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一直是经久不衰的热点话题,谈起时尚,我们似乎有许多可以说的东西,比如你包包里的口红和香水,比如今年在上海举行的维密,比如巴黎的时装展等等。
而说起时尚品牌,我们会想到的肯定有迪奥。
说起这个品牌,女士们都会两眼放光。
但是谁又能想得到创立这个品牌的人:
是非常羞涩的;
曾有一夜间一无所有,
身无分文、留宿街头的遭遇;
曾钟情于建筑梦,
最后却成为一名裁缝。
他就是改变时尚界的泰斗:克里斯汀•迪奥。
赫柏·多西曾说:“当你在出租车司机面前提及克里斯汀·迪奥(Christian Dior)先生的名字时,就如同法国国歌马赛曲一样如雷贯耳。”
克里斯汀·迪奥先生是以他本人名字命名的国际知名品牌Dior的创始人,换句话说,没有他,也就没有女性们用的这一系列Dior产品。
迪奥属于大器晚成的人,他在不惑之年,才举办自己设计的第一次时装秀,并且一鸣惊人,改变了时装界的潮流,是时装界的一座里程碑。
他曾被《时代周刊》这样评价:“在时尚史上,他是唯一一位这样伟大的设计师——他的首次时装秀就引发了时尚界的一场革命。”
在1947年-1957年的十年中,他的每个时装系列都成为时装潮流的最高权威。
他的影响力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对于他的成功,一个三十岁才开始学习服装设计的人,三十五岁还一事无成的人,居然能改变整个世界的时尚潮流,许多人认为这是一种偶然,运气使然。
但是真是如此吗?容我慢慢道来。
1
命途伊始
1905年,迪奥出生于法国诺曼底格兰维尔的一个中产家庭,父亲是一位成功的商人,而母亲是优雅而富于智慧的女性代表,协助他父亲精心经营家庭财产。
我们都说,对孩子影响最大的就是父母。
迪奥在家中的五个孩子中排行老二,家境虽然优越,但是父母对他的管教却毫不懈怠。
自小,迪奥就在私人保姆严格的管教下,在父母为其早已绘制好的成长蓝图下度过了他无忧无虑的童年。
在母亲的影响下,孩提时代的迪奥,就对于艺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爱好。
迪奥童年的居所格兰维尔每年都有嘉年华会,而他又酷爱画画,所以经常会描绘一些游园景象,尤其是嘉年华会游行队伍中的马车,花簇,精心装扮过的游人。
每当嘉年华会开始,迪奥就会自己化上妆,穿着带天使翅膀的衣服,并且他会亲自动手在衣服上镶上贝壳作点缀。
从这不难看出艺术的灵感和审美情趣已在年轻的迪奥先生心中深深扎根。
高中毕业的时候,迪奥想去艺术学院深造,但是父亲却不允许。并对迪奥追求艺术和美表示不屑,传统的父亲认为像他们这样显赫而富有的家庭出身的人,应该从事一份体面而且严肃正经的工作,而不是折腾那些乱七八糟的。
这是迪奥追求艺术的路上第一个挫折。
迪奥不是没想过反抗,但是一来是因为父母一直的善待,二来是因为自身也有一些传统观念。
争取无果后,迪奥决定进入巴黎政治学院学习,因为父母希望他成为一个外交官。
但迪奥仍然在课余时间学习自己喜欢的艺术课程——绘画和音乐。
在当时的学校里,迪奥接触到许多当时巴黎最时髦,最活跃的新事物比如来自俄国的芭蕾、抽象派画家让·科克多(Jean Cocteau)的作品等等,而这些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迪奥。
它们为迪奥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让他追求艺术的想法更为坚决。
目前看来,迪奥的人生只是简简单单的励志剧情。
别急,他的“传奇”才刚刚开始。
2
上帝开了个玩笑
对于艺术越发痴迷的迪奥,终于说服了父亲,得到了家庭的支持。
父亲决定出资帮助迪奥开展画廊,本来事情应该顺风顺水,皆大欢喜。
但是他是“传奇”嘛。
于是上帝开了个小玩笑。父亲的生意破产了,家产被迫卖掉还债,画廊自然也倒闭了。
年轻的迪奥有些烦恼,刚刚准备大显身手却发现这只是南柯一梦,于是他决定去苏联散散心,解脱一下自己的苦闷。
上帝可能觉得这还不够,在迪奥好不容易凑足了钱远赴苏联学习建筑的时候,又一个噩耗传来,他最敬爱的母亲去世了。
自此,迪奥无忧无虑的、金色的青年时代也算是宣告结束了。
最敬爱的母亲的逝世对迪奥造成了沉重的打击,他心灰意冷地回到巴黎,开始了生命中最黑暗的时光。
苦逼的迪奥过起了颠沛流离,居无定所,食不果腹的艰苦凄惨的生活。
上一刻还是一个家庭富裕,追求艺术的阳光青年,下一秒就沦为露宿街头,穷困潦倒的流浪汉。
多次求职无果,没有经济来源,吃了上顿没下顿,甚至得了肺结核。
但是生活和病痛依旧没有击倒迪奥,会绘画的迪奥在一个朋友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份画服装纸样的工作。
生活总是给你一棒子,如果你抗得住,就再给你一根胡萝卜。
正是这一份不起眼的工作成了迪奥以后辉煌生涯的起点,他与生俱来的艺术天分也因此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在画纸样时,他一眼就能看出服装穿在人身上的效果,他的艺术才华在这时逐渐显现,很快就成为服装店的助理设计师。
迪奥此时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他终于找到自己所追求的艺术是什么。
然而这个时候,上帝的玩笑又来了。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迪奥被征召至法国南部从军,德国攻陷巴黎。
由于战乱,迪奥在法国南部的一个小村庄与父亲和姐姐生活,又是落魄的一年。
如此看来前文的遭遇倒是有了些用处。
残留的战争阴影丝毫没有破坏他的乐观心态,也不能阻止他对当时惨不忍睹的时尚风格产生生兴趣:超大的帽子、超短的裙子、超长的夹克、超重的鞋子……
他很明白这种服装风格是对暴力占领以及维西政权的一种反抗。不过,让他从时尚的角度来看,实在是难以入目。
二战结束后,回到巴黎的迪奥没有了原先的工作,但依旧对生活充满信心,他勤学苦练服装设计,四处销售自己的时装设计稿,很快他重新找到了工作,并且担当了设计师。
看到这里,聪明的你发现了,生活了不止给迪奥一棒子,是一连好几个棒子。
“遗憾”的是迪奥不仅抗住了,还收获了更多。
人们常常只看到那些成功人士的辉煌,却往往忽略了他们人生所经历的苦难。
哪有什么理所当然,只是付出得更多罢了。
3
迎来璀璨的时代
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诚不欺我也。
经历了这么多痛苦磨难,就算是石头也该发光了,何况迪奥这块金子。
一次偶然的散步,让他的人生再次发生了重大的转折。
他遇到了一位许久未见的老友,现在老友是一家制衣店的主管。而且他也知道迪奥先生做了时装设计师。
老友兴奋地宣布这是一次伟大的相遇!
他的老板马尔塞勒·布萨克(建立了法国历史上最成功的赛马业公司,后投资纺织品行业,以与克里斯蒂安·迪奥的合作闻名于世)正要重新包装自己的公司,而他现在最缺一位有能力的设计师为公司注入活力。
此时的迪奥已是不惑之年,他年轻时的朋友如克里斯汀·贝拉尔,亨利·索格,莫里斯·萨克斯等已成为当时巴黎最顶尖的艺术家。
他的同事皮尔·巴曼 (Pierre Balmain)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服装公司。
这一切促使迪奥思考自己今后的路该如何走。
迪奥发现此时手中的工作远远不够实现自己所追求的艺术,他需要大量的资金。
最后他向老友自荐了自己,他与马尔塞勒·布萨克先生会面。在交流过程中,迪奥先生的才华与经历深深打动了布萨克先生。
两人一拍即合,一个有钱,一个有货,宛如伯乐与千里马。
1946年,在蒙西大街30号的迪奥正式成立,此时正值二战结束,人们尚未从战争的阴霾中走出。整个时尚界萎靡不振,人们都在期待能有人带来一些振奋人心的惊喜,给时尚产业注入一针强心剂。
而这,正是迪奥长久以来所思考和追求的。
他要撕开传统时装的面纱,他要设计出最适合这个时代的女性服装,他要带给时尚界新的革命。
什么意思?
很快人们就知道了,迪奥在1947年推出了第一个服装新系列“NEW LOOK”,当90个模特身着那些收腰外套和宽身长裙,以A字型线条出现在众人面前时,人们震惊了,震撼了,这一系列对现在的时装依旧有着强烈的影响力。
他那有别于当时传统时装模式的新颖设计,犹如一颗投向巴黎时装界的原子弹。
同年迪奥先生推出秋冬系列时装,8天之内接到1200多条裙装的订单,这在当时几乎是时装界一个销售奇迹。
他仿佛是在向整个时装界宣布,属于迪奥的时代来临了。
迪奥一次又一次展出,一次又一次的刷新着人们的审美和对时装的定义。而迪奥品牌的内涵也上升到新的高度。
面对全球的赞扬,他谦虚地说:“没有人能改变时尚,一个大的时装变革之力来自它自身,因为妇女要更女性化,而新造型之所以被接受正是因为一个全球性的审美和宇宙观的变化。”
十年来,迪奥先生所设计的每一个系列,都是高雅尊贵,尽显女性妩媚。
1957年,这位时装界的泰斗陨落了,因为心脏病意外离世,正当他声望鼎盛之际离开了人间,这不得不令人感到无限的惆怅。
之后每一位设计师都秉承了迪奥先生一贯的追求品质,优雅时尚而又女性味十足的设计风格和不断创新的设计精神,为各个时代时尚的、独立的、追求自我风格和品味的女性提供永远适合自己的服饰。
一些人认为迪奥的成功归功于偶然找到他的伯乐马尔塞勒·布萨克先生。
迪奥先生时常说自己的是一个幸运儿。“幸运是我人生中最主要的特征。”
但是真的如此吗?
诚然,伯乐固然重要,但还是那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机会总是留给已经准备好的人。如果你连千里马都不是,那么你连见伯乐的资格都没有。
年少良好的培养为他打下了成功的基石,命运的作弄不但没有打磨他对艺术的追求,反而更加热烈,战争的动荡让他明白时装变革的需要。
最重要的是,无论什么时候迪奥都没有放弃对生活和艺术的追求。
这一切,才是促使他成功的关键,我有理由相信他的大器晚成不是一种偶然,而是必然。
如果一个人将来有可能成功的话,
那一定是努力奋斗的人,而不是懒惰混日子的人;
那一定是积极面对的人,而不是逃避退缩的人;
那一定是拿得起最差的人,而不是只会用最好的人。
很喜欢这一段话: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 ,不畏将来,不念过往,活在当下。
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