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零露
作者:唐代诗人杜甫,后世称“诗圣”。他的诗同好友李白浪漫豪放风格有所不同,他的诗多反映现实中寻常白姓的生活疾苦及现实的状态,表达忧国忧民的情怀。因此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虽然他在世时并不声名显赫,直到死后才声名远扬,可谓: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世。他是留存诗作最多的唐代诗人,约有1500多首。诗歌虽被认为高雅情趣,杜诗却是可以飞入寻常百姓家。
今天赏析《春望》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原文如下: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安禄山起兵造反攻破京城长安,唐玄宗不得不带着杨贵妃仓慌逃离长安,史称"安史之乱".杜甫当时在长安目睹本是繁华喧闹的京城被沦陷后的城池破败萧条,面对山河依旧,人面全非顿时百感交集,做此诗表达诗人爱国之情。
诗词大意:唐玄宗逃走,长安城沦陷,国家已支离破碎,山河依旧在。春天来了,曾经繁华的盛世长安城,如今皇帝和百姓为了躲避战乱都逃离,而变得人烟稀少,到处荒草丛生。春天本应是鸟语花香的充满活力的季节,而花本无情鸟亦无恨,可是此时杜甫心中却是无限的悲凉之情,看到花而伤怀流泪,听到鸟叫而感到心惊。战火连绵了整了春天,不知何时可以结束,此时如果可以收到家人书信比万金还要贵重。面对国破又同家人失去联系的杜甫内心无比焦虑,愁绪满怀导致青丝变白发,经常搔头徘徊不觉间,头发变得稀少连发簪也戴不上。
宋·司马光《温公续诗话》:“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故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耐也。近世诗人,唯杜子美(杜甫字)最得诗人之体,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花鸟,平时可娱之物,见之而泣,闻之而悲,则时可知矣。他皆类此,不可遍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