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元认知能力就是对自己的思考过程的认知与理解。
有三种方法刻意锻炼我们的元认知能力:坐享,兴趣,反思。
一、坐享
坐享类似于冥想,关键点在于彻底的放松自己,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不作他想,让自己的大脑彻底放松。也就是通过主动地全神贯注,让元认知能力彻底放松。
在进入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某一处,却又不是用来思考的时候,大脑相当于被主动有意放松,于是,在这种状态下,有些原本相互并没有联系的脑细胞之间产生了一些“意外的联系”。也就是说,当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处,并且开始主动不去思考时,我们的大脑会比平常更为活跃,能够产生更多的连接。
这有点类似以前学过的1:4:2呼吸法。我以前也尝试过,不过是躺着的,也没有计时,那时做这个练习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让自己放松,还有更好的休息,现在才发觉原来还有锻炼元认知能力这个效果。
我刚开始坐享感受:
在房间里,调好15分钟的闹钟,坐着闭眼睛,刚开始还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后来会不知不觉就思考一些事了,尤其是过了15分钟之后,看来想让大脑不作他想并不易。
二、兴趣
每个人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之时,很容易进入全神贯注的状态,而全神贯注是另外一种刻意训练元认知能力的有效方法,通过进入全神贯注状态而使元认知能力彻底放松……
全神贯注其实分为两种:主动的与被动的。被动的全神贯注大多数人经常体验,比如读小说、看电影、玩游戏等等。这种全神贯注其实来自于外部的控制。
主动的全神贯注,相对于被动的,多出了至少一个维度:专注于提升某个特定的技能。
所以沉迷于网络小说和游戏或者短视频,并不算是锻炼元认知能力,因为太顺利了。
如果你刚开始锻炼元认知,可以用一个比较简单的衡量标准:是否顺利。
不论是“刻意练习”,还是“主动的全神贯注”都不会那么容易,至少不会一帆风顺。
即便是有兴趣支撑的全神贯注,其实也需要你主动克服一些困难才能继续下去。
有兴趣——刻意练习——做的更好——更有兴趣——继续刻意练习。
“兴趣”和“练习”其实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兴趣,你可能不会坚持去做枯燥的练习;没有练习,原本的兴趣也会很快枯竭。
关于兴趣,我觉得阅读也是一种兴趣,能够让我主动的全神贯注去做。比如,当初刚刚接触李俊慧的空间以及他写的书籍《经济学讲义》和《贸易的真相》时,读得我如此如醉,而且不断地激发我思考,让我的三观尽毁然后又重建。关键要找到这样的好书和好文章,能够引发我们不断的思考。如今阅读笑来老师的文章也是类似的效果。
三、反思
关于反思,老师说反思几乎是刻意训练元认识能力的最高效手段。反思的效果与效率也是一种积累的效果。反思最好的方法是记录。在反复打磨,反复记录,反复修正过程中,我们的元认知能力就逐步锻炼出来了。而且,反思还是调整情绪的根本。
因为控制情绪,和控制时间一样,几乎是徒劳的。冷静常常并不是控制情绪的结果,而是“认清情绪来源,并找到解决方案的结果”。而认清情绪的来源,就是在调用元认知能力。
我觉得我从初中开始就养成了反思的习惯,主要用于学习课本知识上,所以成绩也一直不错。只是后来出来工作了,反思不够深入,也不够全面,也不够持续坚持反思,以至效果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