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莉与凯蒂,你更愿意做谁?
年轻的时候大概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塔莉,选择她荡气回肠的拼搏奋斗,她闪闪发光的嘉誉荣耀,她一气呵成的快意人生;即便读到最后,读出她蚀骨的寂寞似乎就要浸透纸背滴漏下来,也依然觉得这只是一个很容易就可以被克服掉的小难题,对于书中提到的那句“孤独是最不堪的贫穷”迟疑很久,一直无法以切身的感受去理解……而这一切,大概都是因为年轻吧。年轻真好,可以“不识愁滋味”。
过了而立年之后,再读此书,却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凯蒂身上,试着去细识她的举动,揣摩她的内心,理解她的选择。或许只是觉得塔莉伴随着岁月的流逝离我们真实的生活渐行渐远了,而凯蒂的角色却在生活中愈来愈骨肉分明起来。
她的一生是这样的:从小不起眼,也不被重视(当然要除却父母),直至遇到好友塔莉,她的生活仿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得到这些的代价就是,她一直都生活在好友的的光环之下,甚至连恋爱也是——强尼是在倾心于塔利无果无望之后,才开始逐渐的注意到她;凯蒂在结婚后选择了归于家庭,生了三个孩子之后,整天奋力挣扎于家庭主妇的日常杂物之中,经历了深爱的丈夫在死亡边缘徘徊一圈的提心吊胆,还在哭哭笑笑中努力寻找着与青春期女儿相处的正确打开方式时,就被突然告知罹患了癌症,然后日子终于慢下来,只剩单纯的治疗、治疗、治疗。但最终不敌这强劲的敌人,在家人的不舍中走完了这一生。
如此看,这一生多么不值——
她完全可以凭借自身的才华与美丽与塔莉一起,践行她们当初的宏图,踏上事业的巅峰,享尽来自世人的倾慕与赞美;她也可以离开塔莉,没必要一直活在她的光环的里,也没必要一直承受她的任性和坏脾气,找到属于自己的精彩——毕竟她有那样的资本。
可是没有如果,凯蒂选择的就是那么一条路,一条平凡至极的道路,但是她愿意从这条路中努力追寻它的意义所在。做朋友,做妻子,做母亲,做家庭主妇,做一个未完成的写作者,每一个角色都读起来辛苦至极,不易、琐碎,甚至偶尔的悔不当初。可是当每一次的小小惊喜过后,凯蒂都会觉得她当初的选择终于呈现了实在的意义;而每一次的精疲力尽之后,她也从未回头,而是更努力地潜入了这日常生活的偌大漩涡之中,去寻求更好的出口与港湾。书里的一句话,多么精确地描绘了她的这种生活态度——享受美好时刻,不执着于不好的时刻。即便有时候前一刻她还是个坐在冰块上越飘越远的爱斯基摩老太婆,下一刻她便登上高峰在雪地插上胜利的旗帜,这样的变化难免会让人眩晕,但她深刻明白她所坚持这一切的意义所在,那就是做我想做的,爱我所爱的,尽情的享受与家人、朋友在一起的点点滴滴,甩开一切世俗人的眼光,只是活自己。
回首现世的生活,纷纷扰扰,难免相侵。相对于只是活自己,我们却要被一次又一次的拉到各种攀比中,长期“浸润”在各色的言语与眼神里,似乎就要变成一只困兽——拼命地去掠夺一片片夸赞喝彩声,以添补自己一直苍白脆弱的内心,凶狠的去啃噬每一次的被拒绝、被否定,以发泄自己无以言说的愤怒与委屈。
我们多像落在树荫间的鸟,叽叽喳喳争论着哪一棵的枝更密,叶更浓,却极少有人向着离阳光雨露最近的树梢悄悄地努力,也不屑的去暇及那匍匐于地的树根,因为一个过高,一个过于低。我们就这样争来争去,烦透,累死。也意识到只要努力攀爬至树顶或者修炼到心意归于尘埃,这大半庸扰便可自去,可是凡夫俗子如我们,攀爬与修炼怎能一时成就,于是我们怯于攀比,又切于成功,活得更累。
突然想到了杨绛的那首小诗: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何其淡定,又温暖至极,教给惶惶的我们不能如此度日……
平凡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决不是把平凡过成平庸,而是应该在每一个平凡却自己无比钟爱的角色里倾力付出,然后尽情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