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昨天的话题聊。昨天说了,我们脑海中的很多商机是假商机,不具备开店盈利的标准,很多老板不明白这点,把脑海里的想法变成开店的现实后,才发现问题,项目的选择是方向性的决策,对开店来说,是最重要的决策之一,错了就很难调整了,所谓“假的真不了”。
听了昨天的节目,今天社群里好几位童鞋提到了自己当地的美食,在当地火爆得不行,但是当有人把美食推广到外地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失败而归。所谓地方特色美食,是不具备推而广之的条件的,因为产品特色太强,而各地消费者口味相差太大。昨天提到的,桂林米饭在我们这个城市的失败,还有我当时推广肠粉到上海的经历 都是典型案例。
其实,不光是餐饮小吃行业如此,各种业态的商机都应该首先辨别其真伪。我们这里一个服装店老板在餐饮一条街上接手了一个甜品店,把它改造成了服装店,开业后就没进去过几个人,三个月看不到希望后开始转让了。他觉得物以稀为贵,是个商机,但发现是个假商机;一个老板觉得靠近主街的巷子里房租便宜是个商机,于是租下来弄了个美容美甲纹绣的店,装修下来后,少有人光顾;同样的另外一位同业老板,在人流量不错的主街上开了家美甲的店,也少有人光顾,原来这条街80%路过人是男性。。。
看是觉得纷繁复杂,无法辨别机会的真假,但其实是有规律可循的。下面的标准体系可以基本判断一个机会是否是真机会:
第一,要看项目的顾客群体是谁。这些人群的数量如何,特征如何,习惯如何,在哪里可以找到到他们,他们收入如何,消费水平和习惯如何。项目弄出来是需要产生价值的,把这些必须弄清楚才知道一个项目的价值和意义。今天社群里一位童鞋说,想在自己社区里弄一个儿童游乐的场所,但是她居然不知道这个小区有多少儿童,这是有很大风险的。
第二,要分析一个项目的竞争环境。有没有竞争对手,有多少,发展得如何,他们有哪些优势和劣势,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这是直接竞争的部分,更要考虑替代品出现的可能,替代品的出现有可能是致命的。
第三,要算账。固定成本多少,变动成本多少,营业额可以做到多少,毛利率多少,净利率多少,投资回报周期多长,不管多难估算都要做到心里有数,要不然怎么说服自己投钱?
第四,要结合自己的能力,兴趣,爱好,长远的规划。有一个笑话是说,一个老板好不容易凑钱开了个早餐店,后来因为早起不来,倒闭了。很多人是没有做老板的命,因为吃不了做老板的苦。
最后,不管是什么商机,需要低成本测试开始,犯错成本要低,量力而行,走得稳才能走得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