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忙碌碌的一天过去了。
到了晚上十点,发现今天的任务好多没有完成。
1、百度动态的日更没有完成。
2、简书的每日更新没有完成。
3、公众号的日更没有完成。
4、学员的作业还没有点评。
5、亲子活动时间还没有和家人互动。
哇,不看不紧张,一看吓一跳。
这是时间管理没有做好。
那么,正确的做法应该怎么做呢?
今天,我们要来推荐一本好书。
这本书是古典的《把时间浪费在好玩的事上》。
《把时间浪费在好玩的事情上》是古典老师发的一系列文章的合集,分别阐述了古典老师对人生宗旨、个人战略、年度计划、生命之花、三件事、ETA等工具的使用心得和思考。这些工具和思想其实是一套完整的自我管理的方法和哲学,他们互相呼应又互相弥补。
而在今天的总结中,我们要反思是哪里做错了呢?
下面我们来看看古典大侠他是怎么说的?
我每天早晨会列出当天需要做的三件事并发到群里去。
格式大概是这样:“37/100 #清晨三件事# 昨天的回顾+今天第一件事+第二件事+第三件事”。
操作步骤如下:
1.早上想
最好的制定时间,就是早上刚起来,床气刚刚散去。此时大脑还没有被信息刷屏,能分辨轻重缓急。窗外阳光灿烂,繁(cao)忙(dan)的一天恍如隔世,能订出更加靠谱的计划。所以我把这个方法叫作清晨三件事。或者临睡前也是非常好的时机。所以,要么早上刚起,要么临睡前。如果你完美主义可以分两次,或者早上晚上找个时间就好。
2.写下来
以前也有早上起来想想每天干什么的习惯,但没记录,没发布,也不可能有回顾。这样一天下来,“目标损耗”的情况就常常出现了。(目标损耗就是我们由于不愿承认计划和现实差距而产生的偷偷降低目标标准的行为,如你心里计划背100个单词,实际背了50个,你会安慰自己这也还不错)
三件事情做了吗?说没做也做了,说做了好像又没做。很多时候,第二天的事情又淹没过来,无暇顾及,再见到这件“重要的事”已经是好久之后。真正的重要的事情一拖再拖带来的内疚感,比本身不做这个事情的损失好像还要大。
所以,写下来!
3.加进度
给你的计划加上“进度”,试试坚持100天。比如第16天的计划前标明16/100。
这样有两个很明显的好处:
只要简单加上这样的计数进度,就更加容易持续下去,减少半途而废的可能。
同时,仅仅是每天看着数字增加这件事本身,就让人多了些成就感,因为有“看得见”的进度和效果。
4.发出去
一直到这里,这还是一个自我时间管理工具,但是一旦你公布出去,就不一样了。
对于我来说,我会每天早上把计划发到生涯规划师微信群里面。其实一开始,我写出来也不好意思发群,因为一方面涉及一些隐私,可能会影响工作;一方面做不到第二天被人看到很不好意思。但是一想到今年新精英的战略有一句叫“众人拾柴火焰高”,所以我还是一咬牙一跺脚投入了群里面。想不到收益很多。
这个方法很简单。我们称其为一想二写三标四发。
一想:想出今天要做的三件事。
二写:写下来,记录好。
三标:标明进度。
四发:发出来,让大家监督。
想一想,为什么我今天的事情欠下这么多呢?
因为我没有把它们想成是自己最重要的工作内容,也没有记录下来,对进度没有进行标注,也关注不到进度执行情况,而且因为只有自己知道,所以,没有人监督。没有做到也不觉得愧疚。
那么,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怎样的呢?
1、早上起床的时候,想一想,今天要完成哪些事项。
2、写晨间日记。把一天中要做的事情罗列出来。
3、对每件事情标注进度时间。
4、发到微信朋友圈,让大家监督。
嗯嗯。这样做的话,任务就能得到有效控制了。
明天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