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纳兰性德秣陵怀古
原诗曰
山色江声共寂寥,十三陵树晚萧萧。
中原事业如江左,芳草何须怨六朝。
和诗曰
陵墓森森久寂寥,弯弓猎射亦萧萧。
明清改換有何好,践踏萌芽断一朝。
注一,秣陵怀古
秣陵,金陵,石头,江左就是南京。
不说金陵而说秣陵何也?这里有亇故事要知道。秦始皇东巡至金陵,有术士称此处有帝王之气。秦始皇心恶之,遂改金陵为秣陵,将金陵贬斥为草料牧马场。
注二,纳兰性德字容若,清正黄旗出身,著名诗人。是大学士明珠长子,官封一等侍卫。此次跟随康熙南巡南京祭典朱元章,纳兰性德写了秣陵怀古,其扬清贬明之意跃然纸上。
注三,山色江声共寂寥,这是写实,是在朱元璋陵前实际的感受。
十三陵树晚萧萧,怎么一下子跳到北京十三陵呢?原来明始建都于南京后迁都于北京。十三陵是明皇陵建筑群。
诗人意思很明白大明已被踩在脚下了,是胜利者的宣言。
注三,中原事业如江左,是指全国反清复的活动或起义。江左就是南京这里指南明政权。他们都是短命的。其实诗人这个判断不准確,民间反清复明运动绵绵不断直至清末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时才终止。大敌洋人在前,顾不得反清复明了。
注四,芳草何须怨六朝,指反清复明活动,南明政权都和短命的六朝一样,早晚灰飞烟灭,都是活该的,有什么值得悲歌吟咏的?
注五,此诗很大气,大笔一挥全盘否定了历史上所有以南京为背景的怀古之作。
通观此诗是种弱肉强食的史观。在中国怀古之作中独树一帜,是首好诗。至于称颂一时云云,更多的汉臣拍清主马屁而已。诗人史观其实很老套,我的和诗就是剑指此点的。
再说和诗。
注一,陵墓森森久寂寥,弯弓猎射亦萧萧。
笫一句指明朝,第二句指清朝。明呀清呀,胜呀败呀皆已成往事,皆己灰飞烟灭了。
注二,明清改换有何好?中国历来改朝换代就政治社会发展而言,基本上是在封建主义上转圈圈,基本上原地踏步,鲜有进步可言。清换明更糟。
注三,践踏萌芽断一朝。
明社会发展已有资本主义萌芽发生。清八旗到处一片浪藉,萌芽被践踏殆尽,社会又回到完全的封建主义。历史大倒退呀!有什么值得诗纳兰容若骄傲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