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一直想写点东西,缅怀一下李咏先生,又不想在铺天盖地的关于他的文章和新闻中再添一些纷扰。
可是,李咏先生的离去,像是邻家大哥走了一样让人久久不能释怀。因为大家对他太熟悉了,那些年他主持过的节目和春晚、他独具特色的主持风格、他的幽默,他的笑容,仿佛还在眼前,如今,却经年过往,成了永远的记忆。
从央视离开后的李咏曾经主持过几档卫视节目,那时候的他更温和、冷静,却让人感觉他身上少了很多曾经的光芒和热情,总觉得他离开央视那个万众瞩目的舞台,去地方卫视有些屈才。
后来得知,他是为了自己的女儿才选择离开央视,他跟妻子哈文同样是电视工作者,忙碌的工作无瑕照顾女儿,所以,李咏为了陪伴女儿的成长,甘愿放慢自己工作的脚步。
就像他曾经在节目中说过的那样,“假如你的生命还剩下一天,各位,你们会做什么?我会找一个安静的地方,静静地待着,我不会有道歉,也不会有离别,更不会有抱怨,我只会有感谢。”
李咏生命的最后,只有至亲至爱地陪伴,没有外人的看望和问候,不需要外界的同情和怜悯,生前尽最大可能绽放光芒,留给大家的永远是阳光的形象和爽朗的笑声,最后,安静地离开,不曾给这个世界任何的告别。
甚至,连曾与他共事过的同事和朋友都不知道他患病的消息,最后外界得知他的离开都是在一切后事安排妥当之后,没有引起任何不必要的麻烦和喧嚣,不给大家留一丝告别和缅怀的机会,生命最后沉默至此,得体至极,也让人动容不已。
曾经有段时间,有人拍到李咏一家人在美国温馨的画面,于是,有人就散播谣言说李咏一家人移民美国,无中生有,捏造事实,面对外界的流言,李咏只想生命的最后时刻能够安静地陪伴在亲人身边,不屑于去辩解和洗白。
我们宁愿相信李咏并没有真正离开我们,只是去了一个遥远的地方,那个地方没有喧嚣,没有纷扰,没有流言和误解,只有安宁平和,笑容和鲜花。
想起之前浙江大学博士生侯京京跳江自杀的新闻,也曾经一度让人唏嘘不已,
在侯京京生前最后的朋友圈里写到:
“可能我只是不太喜欢,也不太适合这个世界,所以再也不想多做停留了,不想再假装,也不愿再撒谎,只想做我自己而已……不想责备任何人,至少此生为止认识的没有坏人,爱你们,也希望你们越来越好。……也请不要找我,因为真的找不到了,毕竟钱塘江嘛。不想要葬礼,安安静静的就好了。走啦,各位,勿念,此生缘尽,只愿没有来生”
我们无从了解侯京京的生活里经历了什么,让他对生活彻底失去留恋,对自己即将离去如此决绝。
他的遗言里没有抱怨,没有对命运不公的愤怒和呐喊,有的只是对人生心平气和地告别,就像是离开大家去一次远行一样。
在很多人眼里,能读到浙大博士生,已经是这个世俗世界里评判标准的成功者,可是就算在别人眼里再优秀,自己心里还是有太多的无奈和无力。
最后,通过离开这个世界来告诉大家,我曾经来过这个世界,曾经优秀过,但是,我不曾对这一切有留念。
工作中,总有让人特别无力、无助的时候,面对繁重的工作压力,我们不得不强打精神,面对客户的无端要求,我们不得不强颜欢笑;
生活中,总有让人特别烦躁、焦虑的时候,面对亲朋关切的眼神,我们不得不假装坚强,装作若无其事;
于是,我们努力做到给别人的印象或者不急不躁、心平气和,或者温文尔雅、姿态优雅。却从不轻易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从不轻易表达自己内心不同的声音。
在领导眼里,我们是那个让人放心、成熟干练的好下属;在同事眼里,我们是那个与人为善、随和淡定的战友;在朋友眼里,我们是那个乐于助人、善解人意的亲密伙伴……在旁人眼里,我们永远都是那个好好先生和优雅女士。
渐渐地,我们练就了一身灵活处理琐碎生活的本事,我们成了那个别人眼里无所不能的英雄。
于是,我们成了一名合格的成年人,成了这个成年人主宰的世界里的标准和模范,可是,却渐渐在人生的旅途中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当初的自己。
我们越来越像周围的人,却再也找不回自己当初的模样。
世界既喧嚣又吵闹,生活看似热气腾腾,可心却像长在荒漠里的花,失去了光泽和温度,近于枯萎。
只有夜深人静独处时,我们才会小心翼翼地洞察自己的精神世界,却又生怕被别人知道。
只有当人群散去,寂静无声时,我们才会聆听自己的内心声音,在那里,我们才能听见自己内心无声的呐喊。
世界很大很喧嚣,可心只需要一处安静的地方。
在喧嚣的世界里找寻一处净土,安放浮躁的心灵,努力做回那个有棱角、有态度的自己,那些当初身上的刺会成为我们与众不同的勋章。
不用去跟任何人解释,不用去取得任何人的理解,更不需要别人的认可来证明自己,就算负了所有人,就算与这个世界为敌,我们却最终赢得了自己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