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出是最好的输入
#见:我们可以把大卫·休谟的话修改一下:理性永远是欲望和恐惧的奴才,而不是奴隶。理性确实有认知能力,但是,它没有自主权,一旦贪欲起来,理性具有的奴性会马上去迎合欲望,或者屈从于恐惧。
很多高智商的人会犯愚蠢的错误,这个愚蠢是结果上的,就是我们觉得以他的理智和智商是不可能犯这样错误的,但为什么会犯?因为认知不仅仅由人的理性决定。
3.进化导致的情感残留和滥用
一个人把自己的唾沫吐到一个杯子里,就会对自己的唾液产生强烈的排斥感,这种厌恶和恶心的底色是什么?是恐惧。
恐惧不是一种坏的情感,任何情感都有自身的合理性和用处。恐惧是我们自带的一种警醒机制,让我们发现危险的时候及时趋利避害。但是,由于人类在进化过程中,环境变化的速度常常高于进化的速度,就很容易导致了一些情感残留或滥用。很多时候,我们是在滥用自己的恐惧,以及由恐惧所衍生出来的其它情感,包括厌恶和恶心。
再强调一遍:认知三原色是最终经过还原以后的三个要素,尤其是恐惧和欲望,自带了很多相关衍生出来的情感。
如果比作一个董事会的话,认知是这个董事会最终作出的判断和决策,理智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有效的。想要确保我们的认知是优化的,就必须要意识到影响认知判断的另外两个重要因素,从而适度抑制恐惧和欲望在其中的权重。
#感:理智在恐惧和欲望面前是那样地弱势。但恰恰理智才能决定认知。但是理智总会想出办法抑制住后两者。
记得罗胖说过一个方法,就是让自己变慢。欲望和恐惧都是即时发生的。让自己慢下来相当于延长它们的反应时间。对于来的快去的也快的它们也确实等不了那么长时间。自然也就被抑制住了。
#思:所谓理性选择,其实是一个神话。哪怕你头脑完全清醒、特别理性,你还是会面临不知道该怎么选的局面。有个女哲学家叫劳里·安·保罗说,如果你没有孩子,你永远都不可能知道自己有了孩子的生活体验是什么样的。
观察别人家孩子的可爱度,跟你自己有孩子完全是两码事。人的天性是爱自己的孩子远远超过爱别人的孩子。哪怕在别人看来这个孩子不怎么可爱,只要是你的,你也会觉得他特别可爱。
一个平时讨厌孩子的人,有一天有了自己的孩子,他很可能爱这个孩子胜过爱世界上的任何东西。所以在要不要孩子这个问题上,你永远都不能作出理性决策。因为你除非亲身经历,否则不管怎么做都无法准确评估这个选项。
#行:理性是猴,恐惧和欲望是老虎。猴子想要称大王,山中老虎需不在。
何帆老师说,人的行为往往不是由理性决定的,而是由情境决定的。想来情境就是欲望和恐惧的催化剂吧。比如伯凡老师讲过的那个木板——同样一块木板,放在地面这个情境下你可以大踏步而过;但放在两个山崖之间,你却迟迟不敢迈步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