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们分析了影响家师沟通的两个重要因素——老师、家长。
其实还有另一个重要因素:沟通方式!
对,方式方法远胜于事情本身。
社会发展到现在,家师沟通的方式也是丰富多样的,如面对面沟通、书信沟通、家访、短信留言、电话沟通、班级群的共享,各有千秋且各有利弊。
面对面沟通,是最传统的方式,也是最经典的方式,家长和老师面对面,方便了各自情绪、语言的表达,而且沟通的过程是双向的、互动的,就孩子这个共性问题,我们可以洋洋洒洒聊上大半天也不是事儿。至今为止,依然是我最喜欢的方式,可以就家长提出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并给出合适的建议,总感觉可以一语切中要害,不至于在寻找问题的路途上耽误太长时间,当然,弊端也有,时效性的问题,每次和家长沟通,进行到最后环节的时候,能感觉到家长已经迫不及待、跃跃欲试了,然而这也是老师最担心的,总担心回去之后能不能坚持啊,能不能意识到问题的核心所在呀,能不能具体的说到做到呀,同时理智又告诉自己,你只是孩子的班主任而已,不要干涉家长太多。这其实就是面对面沟通后续问题的忧虑。
很好,书信沟通就及时弥补了面对面沟通的不足之处。一般情况下,初接新班,我都会采取书信沟通的方式,虽古老,却方便。相比较于一周一信的方式,我更在意时效性,所以更倾向于一日一记。在一个正式的家校沟通记录本上,家长每天随手记录下孩子在家的点点滴滴、细细碎碎,有好的,有不足的,每天进班第一件事,我习惯性翻开每个孩子的家校记录本,看一看,一遍下来,很多细节已经了然于心。当有家长写到孩子掌握不牢固的地方,那么课堂上我可能会不由自主地对他有一个关注、一个眼神、一次提问;当有家长写到最近孩子情绪状态不好的时候,那么课下闲来无事的时候,可能会把这个孩子叫到身边,看似闲聊的几句,其实已经在有意地引导他调整状态;当有家长写到自己与孩子相处的困惑之时,我也会适时点评,偶尔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这样的过程至少要持续两个月,甚至可以更久。当然也有弊端,这对于老师来说是一种考验,每天从紧凑的工作中抽出时间来反馈,其实是一个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