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看这样两段话:
就如同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改变我们的容颜,习惯也逐渐改变生活的样貌。——维吉尼亚.伍尔芙
毫无习惯,凡事优柔寡断。连点跟雪茄,喝杯酒,每天起床和就寝,每个工作的起始都得考虑再三的人最为可悲。这种人有大半的时间,都花在决定或后悔一些理当驾轻就熟,不完全需要花心思就能完成的事情上。——威廉.詹姆斯
这是在葛瑞琴.鲁宾的《乌托邦的日常Better Than Before》一书中提到的。大家都知道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也想每天阅读,定期运动,早睡早起……但很多时候我们都在不断重复着开始一个又一个习惯上,就像很多的男人:不是在戒烟,就是在戒烟的路上。戒而复吸,周而复始。
葛瑞琴说,改变自己从改变习惯开始,习惯改变了,生活就轻松了。而此刻,就是改变的起点!
养成习惯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必须了解你自己。作者提出了命中注定的四种倾向:
自律者:做到外在的期望,做到内在的期望
尽责者:做到外在的期望,抗拒内在的期望
叛逆者:抗拒外在的期望,抗拒内在的期望
质疑者:抗拒外在的期望,做到内在的期望
打死不退的自律者能轻而易举地达成内外期望,他更容易拒绝别人,更加坚持不懈,更麻木地遵循规则。
凡事都想讨好别人的尽责者可轻而易举地对外在期望做出回应,但对内在的期望却难以做出回应;养成习惯的关键是建立外部问责机制。
特立独行的叛逆者抗拒所有的期望,不分内外。他们经常凭感觉决定行动,抗拒习惯,崇尚自由。
凡事都质疑的质疑者质疑所有的期望,只有在觉得合理的情况下,才愿意达成期望。他们自我意识很强,讨厌为了遵守而遵守,需要完善的信息和理由。
我是稍自律的尽责者。
书中还提到了很多改变习惯的真实例子,也探讨了改变习惯的许多策略,非常值得一读。其中作者提到:这个世界上没有放诸四海皆准的妙方,最关键是要了解你自己。不同的策略对不同的倾向者会有不同的效果,根据你的特质去调整习惯往往会事半功倍。
结合葛瑞琴提到的一些策略,分享下我的习惯养成法:
1.用清单写下每日必做事项。
2.制定明确的时间表,给“每日必做事项”设定固定时间段。
比如只要你设定了要养成每天早上7-8点散步的习惯,那么你就可以持之以恒,每天重复去做。不用再考虑如今天散不散步?几点去散步?今天是散步呢还是跳操还是做瑜伽呢?等等这些问题。
3.一分钟原则:如果能1分钟完成的事情则立刻就做。与其你花时间把这事情写下来,还不如用这时间立刻完成它。
4.建立追踪表。精确的追踪有助于判断某个习惯是否值得投入那些时间,金钱或精力。也能让你一目了然清楚看见自己的成果。
5.从基础型的习惯开始养成,并为其他习惯奠定基础。
比如我喜欢每天早上听音频,那就把它和散步联系起来,我只有在散步的时候才可以听音频,这样就能够通过听音频的习惯带动散步的习惯。
比如我要求自己每天晚上22:30睡觉,这个习惯就可以和冥想的习惯联系起来,每晚睡前冥想。
6.向家人或同事宣布自己的习惯/目标,形成问责机制。(这个非常适合尽责者)
比如:前段时间我开始戒咖啡,我把这一目标告诉了朋友;某次我们在商场逛街逛累了,就想不如就近去星巴克坐坐吧,朋友笑说:你不是要戒咖啡嘛?于是立马断了这个念想。
7.为好习惯创造方便,让坏习惯不方便。
比如:我想自己和家人每天都吃几颗核桃,于是就把核桃装在斜置的玻璃瓶里,放在煲水的小桌子上,开核桃夹和装壳的小方格也好好地摆在旁边。
同理,如果你不想自己吃太多薯片,你可以不在家里放薯片,每次想吃时还得出去买,你就懒得吃了;或者可以把它装在不透明的逛里并放在厨房的柜里,这样也没那么轻易看见取到,也就不会吃那么多了。
比如:在阅读的时候把手机放在离自己很远的地方,这样就不会经常想要翻看手机而更加专心读书了。
8.你是节制者?还是禁绝者?
Samuel Johnson说:“我做不到浅斟酌饮,所以干脆滴酒不沾,禁绝对我来说容易,节制反而困难。”
我吃瓜子会上瘾,而且停不下来,所以我禁绝自己吃瓜子。
我想戒咖啡,但我有时会想念咖啡馆的味道,所以我节制喝咖啡,偶尔会“奖励”自己去那坐坐。
以上就是我在实行的一些习惯养成法,现在每天的生活更自律也更有效率了,而且每天都有充实快乐的感觉。乌托邦的日常,从养成好习惯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