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出来二十四天,虽然才不到一个月,却感觉过了好几年,那是经历的多才使我有这样的感觉。对于一个刚刚去徒步的人,开始是很煎熬的。要克服疲劳,吃住,还有那孤独。支撑这我走下去的动力我想那是精神,一路上我遇到五次要帮忙载我一程。也遇到很多人的鼓励。记得有一次天色已晚,到了宝泉岭农场。刚走进街头就看到了一家叫橙客宾馆,已很疲劳。要找个休息的地方,晚上有雨,就没有住帐篷。我去店里问了一下价格,老板是最便宜的特价房88。我觉得有点贵,我就说了一句,我要徒步中国,经费我要节省,所以想找个更便宜的。推门准备离开,老板听说了我的话。追出门外,喊我进来,给了我最优惠的价格。烧了一壶水,泡茶让我喝。让我给他讲讲为什么选择徒步,讲讲一路上的经历。对我来说,一路上基本很少看到人,就很少跟别人讲话了。我当然乐意与别人分享一下旅途乐事,和自己的一些看法。为什么徒步?答:想过点不一样的人生,想磨炼自己。喜欢这种方式活着。好多我也记不住了,应该说了很多原因。老板可能也有这样的想法,很是羡慕的要求跟我合影,加了微信,关注我的朋友圈。这些也是我旅途中来自很多
陌生人的鼓励,也是这样的精神让我面对困难,坚强的去克服。
我走在黑龙江的很多农场里,遇到好几个知青后代,他们来之五湖四海。到北大荒插队,来这边开发北大荒。为祖国建设奋斗一生,最后在黑龙江安家落户。那是一种精神,也是特殊时期造就的特殊的一帮人。那时城市安置不了那么多劳动力,毛主席提倡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现在黑龙江已然成为中华之粮库,为那个可歌可泣的年代致敬。老一辈人的那种精神现在已荡然无存,我是九零后,我们小的时候大部分地方都很穷,大概成年后。大部分地方也慢慢富了起来,我们应该算是中国最后一批经历过小时候没有零食,没有零花钱。家里种什么吃什么。也就在逢年过节,或者家里来亲戚的时候会去小店买点菜。这样的岁月给我的印象是快乐的,那时候一起收麦子,一起插秧,很苦亦有甜。
现在的我们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我总觉得没有了一种精神。活的很盲目,即使一年比一年好,慢慢的车子也有了,房子也有了。可能也结婚了,也生孩子了。我想这是大部分人的一生,也是为此奋斗的一生。怀念从前也大概是那时候还小,没有压力。现在的我们欲望得不到满足,导致不开心原因。经常拿不出一两万块钱,却觉得一两万是小钱。因为现在是信息社会,自媒体发达,我们可以从影视剧,短视频,新闻里看到有钱人是怎么过日子的,久而久之,我们有着和有钱人一样的心态,却没有有钱人的资源。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种生活方式,但是我们没能力去选择这些方式。
昨天我一个很好的女性朋友给我发信息,她带着她妈妈去了她嫂子家里,前段时间带她妈妈出去旅游了一趟。我觉得这样挺好的,有机会我也会会带着爸爸妈妈出来看看,见见外面的风土人情。同样也勾起了我的思念之情,昨晚我跟我妈妈发视频聊天。她说我刚出发那几天,她天天想我,看到我的车想我,看到我住的房间想我。我真的强忍着没哭,我挺怕我哭了她也跟着哭。她这么说我心真的好心疼,也想到一路的心酸。她跟我讲现在她想通了,一路上我分享一些有趣的事情给她听,讲讲风土人情。她也觉得我在做一件挺有意义的事情,让我心安了很多。
目前我走了有大约500公里,抚远,同江,富锦,绥滨,普阳农场,军川农场,名山农场,萝北县,现在到了鹤岗市。从脚磨出泡,到起茧子。从徒步小白也慢慢的摸索出一些经验。学会从苦中去主动发现一些甜。很多的第一次,我第一次来东北,第一次在野外睡觉,自己做饭吃。第一次除了休息外,一直走。我的内心是快乐的,我的经历是苦的。
祝愿大家和自己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