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路人甲剧照
评选先进员工,是压根没有指望过的,因为所在部门连分配名额都没有。倒是积极分子有一名额,填表的时候,还犹豫着要怎么下笔陈述工作业绩一栏,怎么写都觉得尴尬。
《我是“路人甲”》里面有一句台词大意是说,就算给了“路人甲”担纲主角的机会,他们也往往不知道如何演绎。我的不知道如何演绎,倒非来自本身“不会演”,而是说自己业绩再好,别人也无从理会,要是说业绩不好,倒是招惹来一片“活该他们边缘,自己都做不好”的冷言冷语。写这种感觉的确尴尬难受。
在私企盈利和实用至上的属性里,偏偏做着绣花拳的编辑,撰写着企业新闻动态,员工风貌,还兼任着部分党务管理。但这工作以及所在部门,都很是不被买账。上行下效,以至于到哪儿都是冷风。
我们自嘲说是边缘部门,做着些做好了无人理、做错了要挨罚的事儿。比如某次大老板讲话时话筒突然没电,张嘴就骂过来,结结实实替别的职责部门背黑锅,就因为那次老板的稿件是我们准备的。
平日里认真对待稿件,只是在新闻以及员工事件上因为缺少素材而难以报道精彩。到各部门采访时往往遭受拒绝,大概都觉得这个报纸很是不必要存在。这让人很是泄气。
好歹也是研究生毕业,好歹也只是想着认真采访获取素材,为企业文化增添色彩,怎么反而就成了一个被厌烦的“路人甲”?在企业扮演着“跑龙套”的角色,被“主角”冷眼相待着。在摩肩擦踵的办公大厦,怎么起舞都是“一个人的狂欢”。
时间催着,终究要交上一份工作业绩汇报。花哨了要被讥讽空洞,过于谦虚了又是无能。在这个并非主角的平台上,生存态度就选择如实恳切吧,客观讲述工作的付出和贡献,赢得的成长和进步。就算是“路人甲”,也不能枉费了自己的大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