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非常荣幸地参加了几位好友组织的私董会,大家开始谋求众智解决成员的问题。这瞬间点燃了心里那颗种籽,在这些奇妙的智慧之间,它能长成什么样子呢?
背景:去年4月1日,在我很喜欢的“英国那些事儿”(暴露了:P)上读到了一篇文章。一贯轻松戏谑的口吻,却引起了我的深思。文中,在英国西约克郡,有一个叫Todmorden的小镇上,一位叫做Pam的经济学家,也是一位普通的妈妈,在参加了一个环保议题的会议之后,对家乡的环境甚为担忧。但是她没有臣服于焦虑,而是行动起来,创建了一个叫做“竟然能吃”的项目。从一切可以利用的土地入手,庭院、街道和附近的花园,动员老人开始种菜。这一发不可收拾,从社区到公共空间,最后,这个项目居然扩大到了整个托德蒙德小镇,每一处都有新鲜的花果,每个人脸上都是幸福的笑意,收益最大的当然是小朋友了。更有意思的是,这个项目开始带来了经济价值,托德蒙德小镇现在已经成为赫赫有名的一个旅游项目了。
六年,她把家乡整个变成了“可以吃的小镇”,这一切的背后好棒!
在我转发到朋友圈之后,老家的一位堂哥表现出了强烈兴趣,他和我年纪差不多,是“遇见最好的自己”这一挂的社会我宇哥,人狠话不多类型。他居然也有这种梦想,和我不谋而合!这说明在家乡人当中,也是会有人喜欢这个主意的!于是这个种子就开始生根了。
这其实是一个叫做“社区支持农业community support agriculture”的概念。于1970s起源于瑞士,消费者为了寻找安全的食物,与那些希望建立稳定客源的农民携手合作,建立经济合作关系。在中国也开始有所发展。
现状:但是现实是残酷的,“事儿君”的文章里是一篇祥和,实际过程不太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而且在中国困难还会遭遇更多在文化及观念上的阻力。尤其是在在家乡,辽宁省阜新市,一个老工业基地,经历了煤矿资源的开采殆尽之后,转型无力,人们也已经习惯了“挨日子”的生活方式,年轻人则纷纷出走。当很多人都挣扎在贫困线的时候,如何能让他们摆花弄草呢?但是任由这样雨打风吹去吗?不甘心。
期望:在家乡阜新推广社区支持农业的概念,让大家能更关心自己的生活环境,最后能开始实践,真正地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素,最终带来新的经济转型。
差距:实践社区支持农业,目前看起来在方方面面的条件都不具备(见下)。因此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否在于如何开始推广这一概念?抑或推广和实践不应是完全割裂的过程?
首先是气候的阻力。一年一季的温带大陆季风气候,让冬天一片萧瑟,树木都多是落叶乔木。(对比托德蒙德,全年气温在零度以上,雨量丰沛)。
其次是人们的观念。在和做园林设计的表妹聊天的时候,她觉得人们还是停留在事不关己的层面上,而且现在的城市社区多是楼房,公共区域有限。谁家种菜,是否利用了公共空间,还是比较计较的。
再次是资源的支持。如果按照公益环保项目去做,多半会死,不可持续发展的项目是没有未来的。
初步的分析思路:请大家帮助厘清思路,找出最最本质的问题。然后列出需要满足的所有条件,尽量全面。第三步,确定满足必要条件的解决方案。最后制定可量化的行动方案。
参考敏发的如何让我们的人生,变得不再平庸?by Lachel
最后,废话不多,还是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