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些天,无意间打开知乎发现了一个推送问题,“学霸会不会喜欢上学渣?”
排名靠前的答案很多都是类似于“我是二本学生,男朋友985重点院校,我们高中就在一起了……”
现实往往是这样的,成功者说什么都对,失败了你去墙角流泪。
在知乎这种开放性的问答软件上,你会发现很多“成功者”的经验,成功被说得像是门口菜市场的白菜,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的一个问题是,作为一个虔诚的提问者,你想要得到的是什么?
我相信一个理性的人想得到的一定不是成功者的夸夸其谈,而是一个真相,一种普世价值观,一个最好放之四海皆准的现实。
反过来我们再看这个问题,在中国衡量学霸和学渣最直观的指标就是成绩,最现实的结果就是你所在的学校,剔除掉初中高中就在一起并且携手走入婚姻殿堂的样本,因为你不得不承认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根本不会走到最后。
一名TOP9的学生接触得到一名大专学生吗?一名博士生在做项目期间会得到一名三本学生的协助吗?一名藤校的年轻人回到家乡从事基层公务员工作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
02
这里我说一次自己的亲身经历,我现在22岁,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我的父母总是这样,想了解他们担心什么,听他们开的玩笑就知道了。
有一次回老家,遇到一个亲戚,这个亲戚很擅长做媒。席间,我父亲借着喝酒的功夫打趣:“帮我们留心着点身边的年轻人吧!我这闺女是真不着急!”我微笑不语。
亲戚摆摆手:“你闺女本科还没毕业,接着又去读硕士,我这圈子,合适的人难找呐!”
你看,这就是事实,着急显然是没用的。
再说一个我朋友的例子。
我朋友,也是我室友,她和我一所学校,目前去银行的工作刚刚定下来,正在实习期。她男友在一所二本学校读书,学习服装设计。
她和男朋友是初中在一起的,已经八年了,这个时间我相信对于很多恋人来说,可遇不可求,他们之间的关系到什么程度呢?我朋友说过,她一旦想象自己和另一个男人接吻会觉得非常恶心,只有和男朋友不会。
有段时间,朋友闷闷不乐,我问她出了什么事。
她回答我说:“我越来越觉得我不一定会和他结婚,我和他的沟通缺少了很重要的东西。”
我很不解,就问她:“缺了什么?”
朋友很坚定地对我说:“文化。我说的东西,我担心的事情,他完全理解不了。这么多年,我第一次觉得和他交往很累,我为什么什么事情都需要解释?”
03
如果你是一个孩子,你可以有喜欢的东西,并且没有理由地假设ta存在。但是很不幸的是,你是一个成年人,你要认识到的是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事情不会因为你不喜欢就不存在,相反,它甚至会因为你的不喜欢施加给你更强烈的负面影响。
学霸会不会喜欢学渣,这个问题我认为非常单(yu)纯(chun),原谅我的过分直白,但是随便选择两个标签凑在一起就想粗暴地计算出故事发生的可能性,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一个人所在的圈子,所接触的人,所受的教育决定了ta的认识水平,也决定了ta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这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
为什么这么多人挤破脑袋也要去好的院校读书,也要去往大的发展平台,因为这个时候ta的交往需求发生了变化,ta需要认识什么样的人,ta的能力可以匹配到什么层次的人,ta想和什么样的人交往,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确定和强化。
决定和一个人在一起可以是一件异常迅速的事情,五官可能只要两官就够了。
但是判断能不能长期相处就不容易了,三观全部凑齐也不一定够。
04
学霸会不会爱上学渣?
会,一定会,而且会发生不止一次,总会有人人格魅力大得扎眼,让人看不到ta的短板,但是中规中矩永远是社会机器运转的主旋律。
有人含着金汤匙出生,就有人为生计奔波。
有人每天午后捧着书本思考生而为人的意义,就有人在深夜为明天的一日三餐发愁。
世界有自己的分类标准,这不需要你伤心,因为伤心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这当然也不是歧视,每个螺丝钉都有存在的意义,分类不同不表示人有高低之分。如果此时此刻你觉得愤世嫉俗,你觉得不公,你一定曲解了我码这些字的目的。
客观的态度是,不否认事实的存在,努力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你不喜欢你现在的分类吗?
OK,那就改变它。
至少不要妄图有人跨越分类的界限,横冲直撞地奔向还不够优秀的自己。
你可以假设任何事情,最好不要假设自己很幸运!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