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中午,我和朋友驱车路过淄博。饭点到了,服务区自然不在选择范围,干脆去淄博吃顿烧烤吧!
我对淄博这个城市还是非常熟悉的,三十年前,我曾经在这里求学四年。可惜,四年时间,我居然不知道淄博烧烤。
网络是万能的,搜一搜哪家的烧烤名气大,很快的八大局进入热搜。导航直接过去,全程只有8公里。
天上下着小雨,可惜我为了开车舒服,只穿了一双布鞋。在一家工商银行前面停好车,一路上蹦蹦跳跳的走到冷冷清清的八大局,却看到锁头看家。问过当地人才知道,八大局只有到了晚上才开始营业。中午想要吃烧烤,可以去刘漂亮烧烤城。
重新启动车子,我们导航去找刘漂亮。
雨一直下,我们停好车,打着伞。刘漂亮门脸还行,外面搭着棚子,听到里面很热闹。撩开门帘,映入眼帘的就是满地的小桌子和小马扎。
右面有一个很大的屏风,上面好像是一首诗,更像是一个剧本。
第一集:《无肉不欢》
夜幕降临,
人们开始渴望美好而放松的一餐。
从炕头小酒到酒店大餐,
这个庞大的选择谱系里。
很多人钟情于街头巷尾、市井里弄,
只有这个环境,
才配得上他们想吃出点境界的企图。
大家其实很懂生活。
没了烟火气,人生就是一段孤独的旅程。
这话,简直就是为烧烤量身定制的。
烧烤的江湖
每一刻都有新人涌现,
而肉是永远的主角儿,
几串烤肉一杯美酒,
这就是深夜路边的那份得意,
这就是平凡热辣的市井人生。
第二集《比夜更黑》
好吃莫过下三路,
刺激还需重口味,
我大淄博的烧烤夜宵,
永不磨灭的,是暗黑的本质。
第三集《来点解药》
十几年不变位置的烤架,
让人魂牵梦萦的烧烤摊,
无名小摊的父子俩,
带给食客的,
不只是夏夜刺激的口感,
更有朋友之间互诉衷肠的难得环境。
也许你记不得,
曾经吃过的烧烤摊。
也许你所在的城市,
也在发生巨变。
但多年以后,
你仍记得的,
还是那份熟悉的味道,
和陪你吃烧烤的那个人。
第四集《牙的抗议》
对早就超越了果腹这种低级趣味的吃货来说,
烧烤夜宵的本质,
是要吃得有情趣,有回味,有声响。
写得很有味道,不知道是不是刘漂亮的大作。我巡视了一圈,见几个服务员在穿梭忙碌中,都是些十八九岁的孩子,穿着印有“淄博烧烤”的文化衫。有一个大约三四十岁的女子,指挥着孩子们上菜,很像是传说中的刘漂亮。
点菜是手机扫二维码,我点了一斤鲜切羊肉,又点了几种不同的羊肉串、烤鱼、土豆片、尖椒、鱼豆腐、蚕蛹、知了猴……当然,少不了淄博烧烤中的灵魂三件套。卷饼是发面的,很软,却是烙出来的。小葱不是香葱,也不是章丘大葱,稍微有一点辣。酱有两种,一种辣的一种不辣,很像是天津的蒜蓉辣酱。
服务员端来两条点着木炭的铁盒子,塞进烧烤架。随后,各种烤得半生不熟的食材端了上来。我们小心翼翼地把烤串放上烧烤架,滋啦滋啦的声音响了起来,香味也随之飘了出来。拿起一串烤串,用小饼裹住,轻轻拉住铁签子,肉块就留在小饼里。放上一根蘸了大酱的大葱,卷好后送进嘴里。嗯,味道还不错!
因为还有五百公里的高速,我们只点了两瓶啤酒。啤酒可真不便宜,每瓶16元。吃着烤串,喝着啤酒。帘外雨潺潺,夏意盎然。餐厅里没有吵吵闹闹的猜拳行令,服务员如穿花蝴蝶般传送着各种食材。我们笨手笨脚的转动着烤串。一不小心,烤串就掉进中间的水盆里。朋友喊来那位疑似刘漂亮的服务员,让她把烤串烤成全熟端上来,却被婉拒了。理由是后厨工作量太大,忙不过来。我们只好继续笨拙的翻动着烤串,时不时还会掉进水盆里。
我们向服务员提出意见,肉串的位置太靠前了,如果靠后一些,掉下去的概率就会低很多。隔壁桌的食客也提出了同样的要求,要求上全熟的烤串,同样也被服务员拒绝了。看来,他们的烤串也掉下来很多。
我拿起似乎烤熟的蚕蛹,一口下去,舌头似乎碰触到一些液态的物质。唉,难道他们给我上了全生的。吃知了猴的时候,我特意多烤了一会,确保烤熟后才送进嘴里。
很快,我们要的两袋小饼就要吃完了,我赶紧又点了两袋。不料手滑,居然点了四袋。烤肉差不多吃完了,我们也吃饱了,小饼还剩下两袋多,只好打包。
结账的时候,手机上赫然显示250元。我拿给那位年长的女服务员看,她毫不犹豫的免了一块钱。我问她是不是刘漂亮?她说自己就是个打工的,不是老板娘。
刘漂亮在哪里?她长得会有多么漂亮?离开这家烧烤店,这些问题自然无解。
冒雨回到家里,正好儿子回家了。我拿出打包回来的烤肉、大葱、辣酱,还有那两袋小饼。儿子立刻卷了一个,说味道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