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等到放假了,本该为有几天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而感到高兴,可是,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因为人们常说日子好过,年难过。今年的年关又怎么度过呢?
儿时的年,是愉快的,是有意义的,是轻松的,那时盼年心切,过年开心。而今,孩子们失去了对年的向往,大人们多了许多对年的恐惧。年关,让人们忧心忡忡。
在古代,年关首要针对的是在外面欠债的人,旧时商业来往,年末有必要结清欠账,欠债的人春节之难,犹如过关。
虽然没有太多的私人债务,不必担忧被要账的难堪,但,以下几关着实难过。
年里,最难过的是人情关。礼尚往来是传统美德。过年就要拜年,所有亲戚相互都要拜到。拜年就是因为以前人们一年四季忙于农活等各种事务,交通不便,信息不畅,长期无法交流沟通,于是在年关农闲时节,相互拜访,嘘寒问暖,这,应该就是拜年,是人们加深感情的传统美德。起初,拜年时,人们都会按照各自的情况,带上些亲戚喜欢的或没有的礼品走亲访友,是一种真情的表达。你去了,对方为了表达自家的诚心,也要回拜,同时也会带上自家的礼品。这本来应该是真心实意的,可就是因为人们的虚荣心和自私心作怪,到头来,表达真情的拜年演化成了罐头、豆奶、牛奶、酒等各色礼品的环亲旅行,丧失了拜年的真正意义。拜年对许多不富裕的人们是老大难问题,因为牵扯到家庭经济实力的比照问题,比如说对方给自己送了100元的礼,回送的话那么必定不能少于这个钱数,假如亲属间有条件比较好的话,那么送礼的层次肯定比较高,因为面子缘故,因而也要勉为其难,同步送礼层次,否则会让人家笑话,这就给自己增加了许多负担,“人穷不要走亲”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其次是盘缠关。在我们这里,把给孩子们的压岁钱俗称盘缠。每到春节期间,给没有成人的孩子发盘缠是传统习俗。起初,发盘缠是大人关心小孩的一种表现,是为鼓励孩子好好学知识,学做人。发了盘缠,在人们的传统意识中,就显示两家的关系很融洽,很有面子。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发盘缠的数额也越来越多,少则一两百,多则四五百,这样算下来,春节的压岁钱就得好几千元准备。加之亲戚们之间的相互效尤,你来我必往,否则会欠下一个大大的人情,这让本来浓浓的感情变了味道,又是人们的一种负担。
最后是喝酒关。喝酒最能体现北方人的豪爽。春节喝酒更能凸显节日的气氛。不能喝的,也会在亲戚实心的劝导下喝上几杯,量好的就会尽兴痛饮了。酒过三巡,话到投机,情到深处,其乐融融。
但酒也误事,一则会有安全隐患,二则过量伤身。
每到年关,能饮酒者相互盟约,信誓旦旦,必要一醉方休一场。家里来客,酒便首当其冲,主人家能首过一关便是对客人的热情。这时,因身体健康等各种原因不能饮酒者,就显得尴尬不堪,既不能首当其冲,显示待客之热情,也不能做为客人参与其中,显示实诚和豪爽。在别人热情似火的交谈中,自惭形秽。
儿时,盼望过年,因为年里有大人们欢喜的笑脸,有久违的好饭,有无拘无束的自由。如今,害怕过年,因为不敢攀比,也没有权力,在一切以金钱与权力为中心的时下,也许更多的人情要用更多的金钱来维护。在没有更多筹码的情况下,只有羞涩的用自己的真心实意去面对每一位曾经相知的朋友,送去对他们深深的新春祝福。但愿,友谊天长地久。因身体欠佳不能饮酒也是害怕过年的另一个原因,不能喝酒,就等于把自己从大众之中脱离了出来,因为是酒拉近了相互的距离。
放假了,本该快乐,可是快乐不起来。
年在盼望与害怕的复杂心情中不可抗拒的还是来了,自己又老了一岁。无奈之下,不去想迎来送往和灯红酒绿,用这仅有的几天,修身养性,以便用更加充沛的精力迎接新的一年。
迎着透过窗户的朝阳,一杯茶,一本书,一盘瓜子,倒也觉得惬意!因为,我坚信,这世上会有用金钱买不到的朋友!!
感谢一年来关心我、支持我、鼓励我、爱我的所有同事和亲朋好友!我为拥有你们而自豪!在年关之际,衷心的祝愿你们身体健康,阖家欢乐,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