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一想一小时以内,你有没有尝试在社交软件上找找今日热点是什么?
——@生椒牛肉
如果说放在十年前,互联网会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还是一小部分人的观点,那么今日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早已经不是用影响这个词可以形容的。如今完全可以用互联网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来描述。
最近的一份互联网报告显示:在90后中,一天使用手机的人群超过3个小时。而其中很多的时间花到了浏览各种社交和娱乐软件上。
我们无法抗拒这个事实:手机的确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并且这种改变的确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我们仍然需要提醒的是:手机中每天带来的热点信息,许多人可能已经过度关注了。
我们可以从最近的一些事情来说:朋友圈流行“主要看气质”,火了两天,整个朋友圈成了气质圈;“明年多少岁”的表格又可以玩一天,甚至某软件被封这种商业上的事务也能引起新的一波大讨论。
面对此景,我在思考,我们是不是已经快被热点冲昏了头脑。
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年轻人的聊天已经开始发生变化,几乎所有人都会谈自己最近的见闻,但是和以往不同,年轻人开始将更多的专注力放在了网上,对于身边事物的观察开始变得越来越少。
这样的后果就是父母开始抱怨自己的孩子回到家就拿着手机玩一天,也不和父母怎么说话,父母会为孩子这样的行为感到愤怒,年轻人却会为父母愤怒的行为感到不解。年轻人们聚在一起,大家各自埋头玩自己的手机,这才让曾经的“谁先碰手机谁买单”的活动这么火爆。甚至你登上地铁,几乎所有人都成了低头党,身边的事物和他们毫无关系。年轻人可能在网上能和一个陌生网友侃侃而谈,面对自己的朋友却没法多说几句。
我想过这其中的逻辑:从古至今,每个人都有和别人分享自己见识的冲动。在信息不发达的时候,大人们坐在一个院子里,大家相互聊天分享。到了互联网时代,人人都在浏览他人的见识,以此充当自己的见识。所以我们人人喜欢看故事,喜欢看别人的分享。
热点这个时候就成为了每一个人最大的谈资,在一群追逐热点的朋友面前,你对热点的无知就会让你显示出你信息的匮乏,所以每个人都在疯狂刷信息。
举个例子来说明热点对我们的冲击:与热点同出一门的碎片化学习模式。
曾经我认可这个碎片化学习观点,但是如今愈发地怀疑这种说法的蛊惑性。首先,我见到的学习者从来没有哪个人不是依靠系统地学习一门专业知识,并且在该领域深耕上十年才有了一丝成就;其二,不管是任何一门科学,甚至是还没有发展成科学的知识,都是在建立一种解释世界的体系,这种体系就是一种思维,仅仅靠碎片化的零敲碎打,难成大学问。
有人反驳碎片化学习模式是一种新的模式,不能用传统思维来看待和度量。
我承认碎片化学习的模式是很新颖,但是不管任何模式改变,学习的本质是不会改变的,也就是读懂、理解、反复理解并运用,这就是学习的精髓所在。在我看来,碎片化学习模式可能仅仅完成了第一步:读懂。很多人并没有去理解并反复理解,至于运用更是凤毛麟角。
没有大量的时间去消化自己的所读,仅仅凭借一些被割裂的时间去拼凑整个知识体系,我觉得这和追逐热点并从中得到谈资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我们活在一个观点层出不穷的互联网世界,所有的观点都能从单方面证据中得到支撑。这种碎片化的观点在网络上层出不穷。所以我宁愿告诉自己这样一个事实:我碎片化学习到的不是知识,而是了解了他人的观点并很自然地视为自己的所学。
然而这并不是学习。
我喜欢互联网时代思想的百花齐放,因为从不同的观点中,我们可以了解很多人不同的思考方式。但是如果一不小心陷入追逐热点的怪圈,并自以为能从一些热点中学习一些知识,我觉得这是错误的想法。因为陷入这个惯性思维里,每个人生活里将缺少去发现自己身边事物的动力。
热点来来往往,但是学习却需要坚持不懈。
但愿下一次你尝试刷热点的时候,至少不要借口说这是一种碎片化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