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看了电影《敦刻尔克》,战争很惨烈,很残酷,可是我却深受启发,然后还越回想越乐,像宝贝一样把《敦刻尔克》从此收归我的私人教科书。这是怎么回事?
这部电影在描写这段历史上著名的大撤退时,通过小人物的视角去展现。总的说来就是这样一个故事:英国陆军要坐船回英国,但没船,过海的路程历经凶险。
那我还乐什么呢?
大批的英国部队集结在海滩队上船。英国派了驱逐舰来接人。可是上有德国轰炸机,后有德国追兵,这个等待上船的过程是争分夺秒啊!
可是,英国为了保护舰只不致损失严重,只敢一次派一只军舰来接。面对三四十万的士兵,这就变成了僧多粥少的情况。
好了,正规的上船流程是这样的:军舰无法靠近海边,必须通过长长的堤坝,士兵们就排长龙,队伍排到了沙滩上还打几个弯。
可想而知,要想轮到你上船,就不知要排到何年马月了,好不容易等来的这艘舰艇你可就不一定赶得上咯。
但这就是唯一上船的路,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绝大部分人都会去排长龙,就好像我们在生活中,都会选择大部分人走的路,比如说为了找好工作去上大学,为了收入去公司上班,为了年龄去结婚,闭着眼都觉得很正常嘛。
可这就是普通人。而另一种人,他们不是这样做的。
01
英国兵汤米也想快点逃离海滩,快点上船,可他没有去排队,而是去沙滩上那些尸体中找人。找什么人呢?活的。
因为伤员优先上船,不用排队!
看到地上一个还在喘气的,赶忙弄上担架。正好遇上另一个不谋而合的士兵吉布森,两人没有任何言语,抬起担架就往舰艇一路狂奔。
他们在挤过长长的排队人群时都不用说“借过”、“请让一让”,因为有伤员就是王道,这就给他们一路硬挤上了船。
虽然他们最后还是被从船上赶了下来,但至少也离船最近了,不用排队了。
你不觉得他们的脑子简直是太厉害了吗?
他们和那些排队的绝大部分人不一样,那么他们又是一种什么样的人呢?
为什么他们能不走寻常路呢?
就这点子,他们是怎么想到的?
为什么大部分人就想不到呢?
显然这一种人的思维就和普通人不一样。我暂且把这种人称之为思维开拓者,把普通人称为思维禁锢者吧。
思维开拓者自然思维开阔,没有被框框条条框住,他们能抓住问题的关键点,而且能想出各种办法来实现目标。
但这样说实在笼统,到底他们和普通人在思维上是哪一点不同呢?
我总结了一下,只有两条,最关键就这两条。
02
首先,思维开拓者分得清最终目标和途径的区别。
什么叫最终目标和途径有区别?
先请问,排队上船哪个是目标?
其实这两个都不是目标,最终目标是过海回家!而排队更加只是上船这个途径的途径!
但是很多人还是会把排队上船当成目标哦,变成了为排队而排队,为上船而上船。
就好像很多很多人都是为上班而上班,为工作而工作,为结婚而结婚,为生孩子而生孩子的。他们都以为这就是目标,其实这统统都是为了实现每个人心中不同的最终目标的途径之一而已。
所以当你把途径当成目标的时候,问题就来了。因为你弄错目标了,你自然就会去排队,你自然就只想着上舰艇,你也想不出别的什么来了,你已经被钉死在这个念头上面了嘛!
可是汤米和吉布森不是这样想的,他们一眼看清楚了目标就是过海回家,什么排队、上船那都是途径,既然只是途径,那当然不限于这一种方式的排队,不限于只上军舰这一艘船。
他们之所以能够在不断遇到困难的情况下,依然百折不挠找各种办法,就是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目标是什么。明确了目标,就能不被各种途径所束缚。
而普通人会怎么做?也就是说思维禁锢者会怎么做?
《敦刻尔克》中,排队的士兵都黑压压地拥挤在长长窄窄的白色堤坝上,动弹不得。当德国轰炸机在头顶飘过时,这群人实在招摇显眼,就成了人肉活靶,一炸死一片,逃都逃不掉。
这就是所有人都走一条路的结果。很多时候,大家都走的路,往往更不容易走得通。
03
其次,思维开拓的人会知道实现目标的路有很多很多条,他们会不断地尝试。
汤米和吉布森这趟想过英吉利海峡的过程,充满了各种磨难。
好不容易把伤员送上了船,自己又被赶下了船。好不容易又混上了船,船又被炸了。好不容易被大海冲回了沙滩,又要重新想办法过海。好不容易找了艘商船,又被敌人击成了窟窿眼。好不容易逃出了沉船,又遇上漏油爆炸……
虽然九死一生,但是他们始终在主动去找渡海的路。
就像英国进行敦刻尔克大撤退,如果只依靠大型军舰的力量,显然会受制于数量和目标太大的不利因素,不能及时实现目标。而正是因为有开拓型思维,没有局限在军舰身上,还征调了民用渔船的力量,通过军民合作,才完成了这一战略。
但是思维禁锢者则往往认为路只有一条,然后固守在那一条路上死磕。
大部分士兵没有费力去想其他办法,只等着排队上舰艇即可。可是在等待的过程中,他们会被飞机炸死。好不容易排队上了舰艇,可由于舰艇目标大,还是会被敌机炸死,好吧,或者淹死。
他们选择呆在原地不动,走一条少费劲的路,却不代表就没有风险。
04
如果仅仅看结果,思维开拓者和思维禁锢者的生死机会都各有一半。比如汤米成功回到了英国,吉布森中途没能脱险。
思维开拓和禁锢这两种人,一种是九死一生,一种是坐以待毙;一种是主动的尝试,一种是被动地等待。一种是非主流,一种是大多数。而各自成功和失败的机会都是一半。
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哪一种呢?
如果是我,我倒宁可像汤米和吉布森那样,虽然很累很辛苦,做出的尝试和决策可能也有错,也会失败,但至少始终是自己主动为之的,是在不断活动的过程中的,是和命运不断抗争的,肯定会有更多“生”的可能性。
各自的成败机会虽然都占一半,但两者相互比较,开拓者成功的机率还是高于禁锢者。
两者没有对错之分,却有机会更多和更少之分。那么为什么不选择更多的机会呢?
思维开拓者更相信,只要不断地主动冒险尝试,总会找到抵达彼岸的路。
就像《约翰福音》中说“我到世上来,乃是光,叫凡信我的,不住在黑暗里。 ”信念的作用就是,如果你坚信抵达目标的路有千万条,你自然就能发现不止一条路。
这里要澄清的是,思维开拓者并不等同于无底线走捷径的人。就像两个士兵,他们没有坑蒙拐骗,没有造假,他们不是自己冒充伤员,而是真的去死人堆里救还活着的人。
05
你相信吗?很多时候,并不是目标有多远,有多难,而是你根本没先搞清真正的目标,你也从没打心眼里相信过,除了那条独木桥,还有千千万万条路可以抵达。
而就是这两点,拉开了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并非智商和才能。
所以,决定你命运的其实是思维。终其一生,我们都要想办法在思维上不断开疆拓土。拥有了开拓开放的思维,我们才能发现更多的路,主动做更多的尝试。
也许这些路充满艰辛,没有保障,需要你不断披荆斩棘,百折不挠,但那也意味着,它是少有人走的路,比万人争过独木桥有更多的机会,你也更有可能创造你的“敦刻尔克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