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晨七点出发,与骆总、小凯一起开启北山之旅,西堡村尚玉发、佛峪口村姚光彦带路。去年6月17日文中子王通诞辰1402年祭祀活动我没有参加,算来已经有一年时间没上这座山了。
骆总上次相约是在今年春节期间,他说从航拍图片看到半山有一岩洞,形状比较规则,想上去一探究竟。因我当时在运城过年,探洞一事暂时搁置。三天前,骆总微信再提此事,我欣然应约。
今天运气不错,盛夏时节遇上多云天气,还有阵阵凉风扑面,也是难得。
沿着石井沟这条前年开通的路进了山,来到后岔沟底。看得出,去年那场祭祀活动之前,对这里作了较大规模的整修,车能开到巨石跟前了;从停车处到天梯的路也拓宽了,变直了,好走了。
天梯建于2017年。那年6月9日是文中子王通诞辰1400年,省三晋文化研究会在万荣县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为方便参会人员来稷山参拜北山中的飞云洞,赶在6月9日之前,由骆总的公司出资,在后岔沟的悬崖上搭起了这座天梯。
虽说当年天梯还没有完工时,我就在焊接师傅的保护下提心吊胆地上去过,这两年也好几次上去,但今天的攀爬依然心存恐惧。脚跟站稳,扶手抓紧。随着一步步远离地面,眼中只有眼跟前一级一级的阶梯,心中一直在提醒自己要凝神静气,心无旁骛,不能有丝毫杂念,保持平稳呼吸,压住心魔。心稳了,脚就稳了。
上了天梯,又站在了“地上”!不过这个“地上”比天梯底部那个“地上”高出三十多米,大约十层楼的高度。
从这个新高度开始,接着“爬”清水罐。
所谓清水罐,就是山间的一个巨型豁口,是夹在两山间的一道长坡,坡度极大,长满杂树杂草。从当地人称之为“罐”,你就可以想象它有多陡峭了,你也就可以相信我说的“爬”并非夸张。这个“罐”是下大雨时的一条山洪通道,“罐”里野草中有不少是野生的药材,两位带路的当地人指给我们:这是柴胡,这是远志,高处那棵是防风。还有一种药材叫什么“龙”,我没有记住。药材这么多,可能与它是水道有关。
在“罐”子里爬行,要时时留心脚下。到处堆积着被山洪冲下来的大大小小的石块,稍有不慎,就可能被绊一跤。
好在罐子里山风呼呼,且风力不小,虽然衣衫湿透,倒是周身舒坦。
罐子里两处最陡的地方,近乎直上直下。第一处要拽着绳子,第二处要爬软梯。
清水罐这段路有多长,说不清楚。因为一直在一步比一步高的林子里手脚并用地爬行,脑子里很难建立起“距离”的概念。
上了软梯,才算“走”上正途,终于,有路了!哪怕是,仅容一人通过;哪怕是,一边悬空。
今天的“正事”没什么好说。尽管为找这个岩洞特地从附近村请了两位熟悉地形的向导,尽管跟着向导在山林里转来转去几个小时总算找到了这个山洞,但寻遍洞里洞外,没见到哪怕是一丝一毫的文化信息。
倒是下山后在石井沟大树下吃的那碗羊汤口味极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