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5日 Lee公子 摘自《冯仑:扛住就是本事》
看到这一段的时候,觉得非常有意思,酒局的比方很生动,通过这样生活化的场景,把复杂的政商关系说得透彻明白,很精彩,特别摘录收藏。
(以下为内容摘录)
把握好政府、企业、市场这三个角色之间的关系,也有一个度的问题。这个度把握不好,就可能把企业做死了。从道理上讲似乎挺明白,但是让大家能理解透,很不容易。
有一次,和朋友喝了大酒,我把自己都喝倒了。喝倒之后,醒来,又想到这件事,刹那间想明白了。这个道理原来就像喝酒。
我们先说企业。企业每天在兴奋地追求发展、追求规模、追求速度的时候,就像喝酒一样,越喝越兴奋,越兴奋越喝。然后你就停不下来,而且越喝,越认为自己没醉。实际上就是一路狂奔,奔到危机的时候不承认危机,反而认为是更好的一个机会、更大的一个前程。
市场就好比是一家酒店,有很多可选择的酒,苦酒、甜酒、酸酒等等。市场提供一切的需求和可能,同时也提供各种诱惑你的机会。
而政府,就好比酒店的经理。政府就是要维持市场秩序,让大家又“嗨”又不打架。既能够喝到想喝的酒,又付得起钱,也就是说,既能够让大家找到快乐,又要让周边的人感觉到安全,这就是政府。所以,企业、市场和政府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就是酒徒、酒店和酒店经理之间的关系。
那么,问题出在哪儿呢?
对于喝酒的人而言,也就是对于企业来说,第一种也是最常见的喝大了的原因,就是不断地自我放纵。在这个过程中,麻痹自己的神经,让自己对周围的风险完全失去知觉。比如说,企业不断地快速发展、追求暴利,最后麻痹了,忘了企业不能承受之重,突然市场逆转,企业掉头向下就完蛋了。所以过分追求快乐,追求刺激,追求兴奋的享受,会麻痹自己对风险的感觉和对危机的预知。
第二种情况,喝酒的倒不疯也不兴奋,也没有那么狂,但是酒没有找对,喝了假酒。或者本来身体只能承受低度酒,却喝了烈酒。这也是说,一个企业,在寻找产品、商业模式,或者寻找经营场地、市场方向的时候,走错地了,找错人了,办错事了。这样你就会落入陷阱,即使没有喝大,也可能把身体搞坏,最后不想喝了,就把自己给憋回去了。
第三种情况就是被周围的人激的。有人来劝酒,有人来灌酒,结果把你逗起来以后,这些人就走了,然后你自己跌落到椅子下面,成为一个迷醉者、一个迷失者。
因此,企业要想不“喝大”,需要和对的人一块喝,找到对的酒,然后在身体还能承受的时候喝,而不要过分地追求一时的快乐。就好比一个理性喝酒的人,享受喝酒的过程,浅酌慢饮。在这样的情况下,喝酒是快乐的,而且不丧失清醒的判断,同时能够在和别人的谈话中得到滋养。
显然,平衡需要高超的艺术。不仅企业要通过经验和知识把握市场的度,关于市场和企业的运行,以及调整行为的政策,也需要政府去拿捏一个比较恰当的度,否则会让市场不知所措。
举个例子,海南决定建设自由岛之后,政府采取了限购房地产的政策。海南本身人非常少,来买房的大部分是外地的,所以这个限购,把外部市场需求遏制住了。当地住房、度假的市场出现一定程度的萎缩,而萎缩又给地方政府的税收带来了压力。
最近政府出了四五条政策,希望能够重新激活住宅的市场,但是与此同时,不解除限购。
如何平衡这个度,对政府来说,需要智慧,需要客观,需要理性,需要有预见性。
政府想让大家“喝好”,“换酒”的时候,可以给更多的选择,让市场保持活力。“白日放歌须纵酒”是一种快乐,但也要记得,悠着点喝,要掌握好度,让生命不仅灿烂,而且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