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极简成了风尚,大家纷纷学习如何让自己过上最简单的生活,于是怎样扔东西成了我们要学的技能。其实,说句扫兴的话,如果只是靠整理物品,我们怎么样也不会过上简单的生活。
因为首先,“吾有大患,在吾有身”。我们无论怎样想简单,我们身体这具臭皮囊是事实存在的,我们要依靠这具皮囊才能生存。虽然我们可以简化我们所依赖的物质,但无论如何不能缩减为零。只要我们有物质需求,我们就有无尽的烦恼和忧愁。我们可以不求富裕,但没有人会不担心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这是我们烦恼的根源。
其次,我们还有各种贪欲。说贪欲不一定代表粗俗,比如有人喜欢书,有人喜欢养花草、有人喜欢艺术,这都是贪欲。如果割舍贪欲就像扔一些不用的衣服那么简单,那大家都立地成佛了。事实上,有些贪欲是融入在我们生命里的,扔掉它们就像扔了我们自己。我读过一个故事,以前有个士人(名字忘记了),一生爱书,藏书万册。遇上兵燹之灾,大家奔走逃命,唯他安坐不走,问之,则答曰:“书之不存,我何可活?”
再次,社会现实不允许。我们现在已经不是农耕社会,一般的职业人士都会有个形象问题。从面试开始,我们就要注意自己的形象。虽然从保暖的角度说,四五套(甚至两三套)衣服就够从年头穿到年尾,可在职场中,你真的能这么穿吗?如果再加上社交、运动、娱乐的各种需要,这些物质是再精简也会有一大堆的了。
在这个社会中,我想再简单也不会简单过卢梭和我们古代的隐士。我们所说的简单只能是相对于购物狂的简单。我们别在这个问题上太拧巴了,把极简变成了极端。简到极致,有人一年只洗一次澡,只住几平米的小屋,甚至三年不洗衣服!(还有各种简,鉴于太毁三观,就不一一描述了)
我个人认为,物质的简单和简单的生活没有联系。不然的话,那些贫困山区的人早就过着简单的生活了。但是你到了那里就知道,那里贫困的人们过的生活依然复杂,各种斗争并不比城市中少。整理收纳、精简物品当然是一种生活技能,能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情趣。可如果把自己的身份定位在和物质的关系的基础上,本来就是一种自我物化。怎么取舍,都是从物质的角度考量自己。其实真正的简单,是精神上的,即使你住着豪宅,也可以过着简单的生活。虽然物质的简单会在某种程度上引发精神的愉悦和简单,但如果此心不得安住,我们就是家徒四壁也会心乱如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