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告诉我,你一定要把自己最擅长的内容放到首位。我回想了一下,自己最擅长的好像就是授课。我一直在考虑自己既然很擅长授课,为啥不用到学习上。今天重读了《洋葱阅读法》的相关篇章,我觉得还是要用输出的方式,启发一下自己。
首先就是增强意识。作者说的很对,实际上大多数优秀的致用类书籍,都是老师的讲义改变的,通过课前的大致梳理,课中的授课反馈,课后的完善优化。在课程不断地打磨中,不断形成自己的书籍雏形。
然后是突出重点。我觉得作者说的很对,如果授课能把基本概念说清楚了,概念的实践应用技巧讲透了,一节课的任务也就自然完成了。
必须重视案例分析。作者举例说了火星爷爷的一个故事,他告诉了我一个道理。授课的知识点不用多,可能只有3个知识点,但是一定要学会用案例分析来“解读”自己的知识点。
可以尝试反解。和作者的感觉一样,如果我看到一本书或者查看了一本书的大概目录,如果我能自己模拟讲出来,并且和最终的讲义差不多,我自然就不会再去详细阅读和听课了。毕竟读书或者听课的目的就是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最后就是要用用户思维。这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读者思维、听着思维。要重点从三个方面进行反思,一是搞清楚平时用户都在做什么。二是搞清楚他们有什么困惑。三是了解他们需要的提升空间。
还是那句话,道理总结出来了,关键是考虑好自己如何应用,做不到这点,再好的理论也是白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