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许岑的精品课—《有效训练你的研究能力》,课程比较系统的讲解了提高研究能力的方法,以下是一份笔记。
1.研究必备的三种意识
(1)作品意识
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要做到更好,首先需要让自己的观念上、做事态度更好。作品意识是指做事的主动性和要做到更好的态度甚至可以上升到精神层面。没有主动性,和自己的严格要求,很难产生突破。
(2)目标意识
每个人在研究的方向上都可能会跑偏,这是因为缺乏清晰的目标意识。建立目标意识,需要在研究的过程中时刻盯住自己初始的研究目标。对于课程中说的建立上帝视角,我觉得大部分人在没有了解事物全貌的时候,很难做到。但是目标实际上有大,有小。一开始我们会制定一个大目标,大目标下每个模块在进行的过程中也会有小目标。我觉得,上帝视角可以理解为在进行每个模块时,回过头来,看看是不是和自己定下的大目标相符,有没有跑偏。
(3)局外意识
局外意识是说只有跳出局中,才能更客观、更多维度的看待问题。在产品工作中,有一种“秒变小白”的说法。一些高阶的产品经理,都会有这种能力。秒变小白大概意思是,不要以设计者的角度看待问题,要切换到什么规则都不知道的用户视角,多角度审视可能存在的问题。实际上,这也是局外意识的一种应用。
2.搜集资料,足量,但节制
(1)足量
搜集资料的时候,首先需要又主动性,主动性是做到足量的前提(需要建立主动做事的态度)。其次是宽泛性,不只了解本领域,还要了解相关领域,要又足够多、足够丰富的样本。但是宽泛的同时需要符合初始的目的,建立边界。否则,就会跑偏。
(2)节制
节制的前提还是要有明确的目的,如果目的不清晰,可能就会跑偏,也就做不到节制。第二点是时刻保持局外意识,以更客观的态度、从更多角度思考看待事物,才能找到事务的本质和规律。不要带着情绪去做事,否则,会影响思考问题的角度,让自己无法保持局外意识,甚至会影响自己的决策。
3.处理资料,运用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需要客观、从更多角度思考,提出问题,从而验证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通过批判性思维验证事务的本质和规则有以下两种方式:
(1)通过对比,探究事物的本质
给研究的对象树立一个相似的对象或竞争对手,去找研究对象和类似对象的不同。找不同的时候,需要跳出局中,带着局外意识,客观的、从更多角度对比不同。
(2)通过类比,找到相似事务的规律
找相似事物或对象进行类比,寻找相似性和共同点在哪里,把握类似事务之间规律和规则的效率。在这之后,还需要再经过大量的实验、测试、反馈与纠错,来验证这个规律的存在。在摸清相似的事务的规律之后,就可以用这种规律去研究别的相似事务,这样在进行相关工作的时候,会事半功倍。
4.创造输出:督促研究的完成
任何内容的输入,如果不输出,内化的效果就会差很多。写作是很好的输出方式,但是严谨的表达,需要有一定的标准。
(1)系统性
系统性是说,要有合理的结构和维度。这个可以通过MECE法则来衡量,如果思考维度做到了MECE,也就是信息足量,且相互独立,那系统性就没什么问题了。
(2)有本文支撑
在研究的过程中要有可靠的文本、数据等的支撑,否则只表达主观的观点,很难说服别人。
(3)严密的逻辑论证
有了足量的信息和文本支撑,如果相互之间的逻辑性不够严密,可信度也会比较差。想要做到严密的逻辑,需要我们通过批判性思维客观、多角度的质疑。
(4)找一个“导师”或多和人讨论
自己做研究,很难判断是否足量且逻辑严谨。所以,我们需要找一个好的导师或多和别人讨论。在信息量和文本支撑方面,可以指导我们寻找足量的内容;在逻辑论证方面,可以指出我们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