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家的四个孩子集体和我辩论了一件事。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上网课的有一天,早上我煮了粥,眼看要到上课时间了,我先盛了碗汤,没关火再煮煮米。结果大家匆匆忙忙吃饱了,一推碗各忙各的去了。没一会儿,就闻到了粥煳到锅底的味道。我跑去厨房的时候,老大已经先我一步关了火。我怒火中烧,随口说了一句:
“我不是叫你关了火了么?怎么就给烧煳了呢!”
我女儿毫不示弱:
“你没说让我关火呀,刚才我还问你要不要关,是你自己说的再煮煮米的。怎么就是我的不对了?”
我想了想,确实是她说的这样,看她一步步让,我拉着一张黑脸说;
“我的不对,我忘记了,行了吧?”
“看你这态度,明明还在怪我呀?我哪里错了?你给我说出来,我下次改。”
弟弟妹妹们三双眼睛警惕地盯着我俩的对话。随时准备上阵帮腔。
我看糊弄不过去。只好认错,我说:
“粥煳了,浪费了煤气,糟蹋了米,妈妈心疼,懊恼,情绪就不好。在这个时候,不是讨论谁对谁错的时候么。你就不能等我情绪好些时候我们再探讨这个事情么?”
这一句话激起了千层浪,三个孩子你一言我一语:
“你错了就是错了,应该诚恳认错。拉个脸说,‘我错了行了吧’,这是个什么态度?好像你多无辜?”
“你是冤枉人的人不替被冤枉的人想,现在要求被冤枉的人来顾虑你的感受。你俩换换角色,你又咋说呀?”
"......"就这么辩论了许久 ,我败下阵来。但是做家长的虚荣心,不允许我低头。我赌气回房间,该干啥干啥。
下午的时候,我的脸上有了阳光,老大又找了个机会,跟我说:
“我觉得我早上没有错,我被冤枉了,有权为自己辩解。”
我笑着跟她说:
“你们是对的,一、你感觉自己的权益被侵犯,积极维权,很正确;二,敢于质疑权威,不被妈妈的凶气势吓得哑口无言,更正确;三,敢于挑战权威,坚持你认为对的观点,非常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