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愧于心的柳宗元

那一年是公元805年,永贞革新失败的柳宗元被贬湖南永州。笑容,噩梦般的纠缠,他有些迷茫了。一段时间,他总是站在面北的窗前,目光茫然。渐渐地,他的身影有些佝偻了,洗得泛白的长衫显得松松垮垮,消瘦的脸上,剑眉深锁着不禁的苦痛。


他终于走了出来,走出了那个峨冠博带的梦。他关上窗,拿起笔。十年,只有笔尖游走在纸上的声音;十年,在枯瘦的手指下,流泄出了华夏文学不朽的篇章。


幻想至于地面,他终于握住了自己的现实。“千山鸟飞尽,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是一种分明的宣告:从此,但求无愧于心,字字郑地有声。


终于,他又走了出来,从闭锁的书房。那一年时公元815年柳宗元被召回京,随即改贬柳州。


在更为偏远的柳州,他走出了书房,决定创造一个现实。在那里,他办了学,打了井,开了荒,种了树,放了奴婢。他凭借自己的努力营造了南荒中一道绮丽的风景,一个绮丽的现实,一个坚实的证明:无愧于心。

凭着这无愧于心,柳宗元走出了对浮华虚名的追逐,抓住了他的现实。柳州的柳候祠,被后人供奉了千年,并将继续供奉年前,万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