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都抱怨孩子“做事没长性”、“怕吃苦”“不想学习”、“懒惰”……这都是孩子坚持性不足的表现。怎么样培养孩子的坚持性呢?先看看下面这几个故事吧!
清朝的曾国藩曾多次率领湘军同太平军打仗,可总是打一仗败一仗,特别是在鄱阳湖口一役中,连自己的老命也险些送掉.他不得不上疏皇上表示自责之意。在上疏书里,其中有一句是“臣屡战屡败,请求处罚”。有个幕僚建议他把“屡战屡败"改为"屡败屡战”。这一改,果然成效显著,皇上不仅没有责备他屡打败仗,反而还嘉奖了他。一字之差,由罚到赏!原因何在?“屡战屡败”强调的是战斗的结果——失败,曾国藩成了常败将军;“屡败屡战”强调的是战斗的过程——永不放弃,虽败犹荣。最终,曾国藩作为主帅带领清军平定了太平天国。
第二个故事。小A,一个十三岁男孩。小学时成绩优秀,是班里的前几名;到了初中,考试成绩却一次比一次差,开始还会难过,后来就无所谓了,初一期末考试时,已经成了班上二十多名。小A的妈妈很着急,老师也找小A谈了几次话,也没有什么效果。小A的妈妈告诉我,自己好话坏话都说了,道理他都懂,却依旧没有什么学习动力。原因何在呢?小A从小聪明伶俐,学习成绩一直很好,父母和小A自己都对自己抱有很高的期望值。当小A进入初中后,因为没有及时适应学习内容、方式的变化,第一次月考成绩是班级十名左右。妈妈看了这个结果,很惊讶,就说“你怎么成绩退步这么厉害?是不是不努力?”第二次月考,小A还是没有考好。妈妈更失望了,“你是怎么回事?总是考不好!越大反而越笨了。”一次次的,小A越来越担心,害怕自己怎么努力也考不出原来的成绩。他开始想,也许我真是“越大越笨”吧,每次考试都是证明自己“很笨”,那么我努力也没什么用了,干脆就放弃吧。这就是所谓的“逃避失败”的行为模式,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尝试。
期待结果是是家长的需要,享受过程是孩子的需要。如果用结果评价孩子的一切行为,孩子在失败时自尊心会受到很大打击,觉得失败“丢人”,没有把握的事就不愿意做,或者遇到一点困难就放弃,坚持性更是无从谈起。我们在养育孩子时,要平衡好家长期望和孩子的需要。
比如,小A的妈妈可以这样说:“小A,你一直很认真,这次虽然语文成绩退步了,但英语成绩有进步。你试试把英语进步的经验找到,看看能不能用在语文上?”具体分析每门课,避免“一棍子打死”。该可以这样说,“小A,你一直在坚持,虽然这几次都没考好,但你这种坚持比好成绩更重要。”帮助孩子发现过程的价值。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一个能坚持、不放弃的孩子,才能最终到达终点。
注:这三天都在参加“第二届全国中小学团体辅导,主题论坛”上,首场主题报告是陈虹教授带来的《教师积极语言happy模式与学生健康成长》。报告谈的是教师用培养学生的人格,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最重要的陪伴者母的积极语言对孩子积极性格品质的形成更为关键。因为时间关系,仓促成文,明天来详细谈谈积极语言happy模式在家庭中的使用。感谢您阅读。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