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是我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社交也会耗费大量时间、精力,于是高效社交便成为人们的追求。
社交应该以质量为主,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再拓展数量,宁缺勿滥。“我若盛开,蝴蝶自然”只适合那些真正有实力、有魅力、有吸引力的精英人士,提高自己的沟通聊天技巧尤其是在初次相识时的寒暄技巧对普通人更具有现实意义。
初次相识寒暄阶段,最好当时能够跟希望结识的人交谈15分钟以上,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即便获得联系方式也恐怕白搭。在15分钟的闲聊中你可以向对方的行业专业发问通常对方都会回答你,但你不要没完没了的继续提问,而是要有所回应,很多人习惯用评价的方式去回应,是不妥当的,更好的做法是你要说出对方所讲内容对你在行为上产生的影响,这样才有利于打开话题,有助于建立联系感,比如:不要只说 “挺好的”,“挺有意思的”,而应该说“挺好的,有机会我也要试试”,“挺有意思的,正好我的朋友要…,我把这个推荐给他”。这就是行为聊法。
单纯的评价,反对显得不友好,赞同常常又很无趣,而对于行为聊法,尚且不熟悉的双方可以绕过同意或反对的表态,直接在事实层面进行互动,可以化解许多尴尬。
联系阶段:一周内至少联系一次,微信私聊或者是朋友圈评论都可以,但不要只是点赞点赞,没有交流。寒暄时可以从对方的专业行业入手,但微信私聊最好不要继续这样,以免被人认为你是专门来求助的,而不是交朋友的,私聊的内容应该以分享为主。
再次见面阶段:能否成为朋友,取决于彼此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这个环节不应该有技巧,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个时候最好只靠缘分。
人与人的交流方式分为三个阶段:态度、情绪、想法。态度是我想要表现给对方的状态,情绪是我此刻真实的状态,想法是我的认知和行为。开始接触时,我们一定要有一个良好的态度,友好、面带微笑、礼貌、彬彬有礼、热情。随着交流的深入,要尽快的跨越态度层面,进入情绪交流层面,适当的开个玩笑,相互调侃一下,将自己相对真实的一面展示给对方,不仅不会损害双方关系,反而可以快速的拉近双方距离。想想也是,谁会喜欢老是跟一个戴着面具的人在一起呢。时机适当时,可以谈谈人生,过去的经历,未来的打算,通过思想观念的碰撞进一步加深双方的关系,甚至相互间引为知己。真正的朋友依然需要时间的积累或者行为的证明也就是通常所谓的“共事”过,这也是为什么战友之间的友谊、同学之间的友谊最让人难忘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