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不可能只有一个简单平面的价值观,它的价值观应该是立体的,它表达的感情应该是多样的,可我们的教学中多少年来一直都向学生传递着——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主旨的概念。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面对同样的一篇文章,学生应该是有不同感想的,理想中目标上作为教育者我们是应该保护并且开发他们这种特质的,可现实的教学却在告诉他们这是对的不一样的想法是错的,几十年来我们一直这样教真的没有错吗?人物的好与坏,事物的对与错,这种极端片面的定论方式又在多大程度上造成了现在中国人的摇摆性格。
中国有句俗语叫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但从社会学角度来看不同场域不同惯习,我们现实生活密切接触到的是相似的一类人,我们没法直接接触大偌大林子里的所有鸟,但在社会流动如此大的社会,我们不可能只习惯于一套符号。
不论文章背景,不需设身处地切身感受当时作者通过文字想表达的。而是仅仅抓取某一处的或许是作者眼中无关紧要的一笔,以我们如今的价值观赋予它意义。这样的语文教学,这样的阅读教学真的能提升素养吗?我持否定态度。今天我们不但没有在阅读教学中教会学生控制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价值观的客观全面分析能力以及共情能力,反而在强化自我中心,培养着自负的利己者。社会上能轻易被左右的舆论,校园里屡屡发生的校园暴力……也许这些我们平常都没有注意过,但这次疫情下很多普通大众的表现呢?死亡人数每天都在增加,也是血肉之躯,也是只有一条命的医生在用自己的生命换取其他人的生命,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为我们共同的群体命运抗争。而很多大众只是觉得自己的生活秩序被破坏,自己的利益受到了影响。面对医生的死亡,很多人内心毫无波澜,嘴上惋惜,行动上依旧想方设法出去。无知无畏,觉得自己的判断是最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