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永远不可能准备好
朋友筹备了半年的咖啡馆开业那天,我去帮忙。她盯着菜单上歪扭的排版,又摸了摸墙上没贴平的壁纸,忽然红了眼眶:“总觉得还没准备好,灯光是不是太暗了?咖啡豆的品种会不会太少?”
我想起她这半年的样子:反复修改设计图到凌晨,跑遍三座城市试喝咖啡机,甚至对着镜子练习点单时的微笑。可真到了推门迎客的瞬间,那些被精心打磨的细节,反倒成了新的焦虑源头。
生活好像总爱开这样的玩笑。你以为把计划书改到第五版就算周全,却在执行时撞见突发的岔路;你觉得练熟了所有台词就能从容登台,可聚光灯亮起的刹那,声音还是会忍不住发颤。就像学游泳时,教练说“别怕,先把脚抬起来”,可你总在泳池边犹豫——水温会不会太凉?姿势够不够标准?直到某天被人轻轻一推,呛了几口水,倒也扑腾着学会了换气。
我认识一位摄影师,他总说自己“还没准备好”。新相机买回来,要等天气、等光线、等恰好路过的模特;策划了很久的专题,总觉得少一张关键的照片。直到存储卡满了又空,春天的花谢了三茬,那些“准备”仍停留在笔记本的草稿里。后来他说,最遗憾的不是拍得不好,而是总在等一个完美的开始,却错过了无数个可以出发的此刻。
其实哪有什么万事俱备。种子破土时,从没想过会遇到石块;候鸟迁徙时,也不知道前方是否有暴风雨。可它们还是钻破了泥土,振翅飞向了远方。就像第一次骑自行车,没人能在原地练会平衡,总要摔几次跤,擦破点皮,才能在歪歪扭扭的骑行里,突然找到掌控方向的感觉。
别等“准备好”了。那些你担心的、犹豫的、觉得还不够周全的地方,恰恰是路上该有的风景。就像那位朋友的咖啡馆,后来成了街坊最爱去的地方——有人就喜欢灯光暗一点的角落,有人说少而精的咖啡豆反而让人安心。那些不完美的细节,反倒成了独有的温度。
出发本身,就是最好的准备。与其在原地打磨永远不会绝对光滑的棱角,不如带着一身毛刺上路。路上的风会吹掉多余的碎屑,遇到的人会帮你磨平尖锐的地方,而你要做的,只是先迈出那只悬在半空的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