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管理是什么
大多数时间管理分为两种形式:
以时间为标的,比如未来一个月时间我要怎么安排
以事情为标的,比如我有20件事要做,该怎么安排
关于第一种,推荐大家看一本奇书《奇特的一生》,讲的是苏联科学家柳比歇夫坚持56年做时间统计法,把自己的每一分每一秒都统计出来,一点儿都不浪费。这样的方法有用吗?绝对是有用的,但是绝大多数人都是做不到的。今天讲的倾向于第二种方式,认为时间是不可管理的,能管理的只有自己。对大多数人来说,把每天要做什么搞清楚就够用了。
二、为什么要做时间管理
有人会问,我们为什么要做时间管理,时间管理有什么用呢?我们来看以下这些情景:
情景1:经常忘事
忙于A事的时候,把B事忘了。比如最近开发工作比较紧张,每天加班,结果把女朋友的生日给忘了,等你想起的时候,女朋友就直接说分手,这事是不是就要造成终身的遗憾呢?
情景2:突发事件的忙乱
在工作中,忙于A事时,突然插进来B,C事情,于是就开始各种忙乱,忙了一周后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干了什么。于是陷入各种低效和忙碌中
情景3:拖延症
我们开始做一件事的时候,会拖延会做不下去。
以上这些事情都会给大家造成工作压力比较大,这时候时间管理就派上用场了
三、对于时间管理的一些态度和理念
1.完全随性VS完全约束
有两种关于时间管理的态度,第一种是完全随性,比如要不要做这个分享呢?看心情。今天上班来了干什么事,看心情。另外一种是完全约束,比如前面讲的《奇特的一生》这本书的主人公,还有以前在新闻报道上看到的清华学霸时间安排表,每15分钟要干什么都安排好了。大多数人比较舒服、能够接受的方式是在两者之间,具体靠左还是靠右,要看各人,大家要找到自己的平衡点。对刚刚开始时间管理的人来说,每天4-6个小时被完全管理起来是比较高效合理的。
2.未必要依赖于长远目标
很多人一想起时间管理就是年初制定的一年计划,然后下一年的目标就是完成上一年的计划。其实很多目标都是在行动过程中迭代出来的,完成做好眼前的事,完成你想做的领导安排你做的,让自己感到舒服、满足。在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如果你达到这种状态,其实不需要做时间管理。
3.足够简单
时间管理应该足够简单,不应该成为大家的负担。一些很复杂的工具系统就劝退吧
四、时间管理能解决什么问题
1.一件事情的时候如何有效推进
有什么样的事一直盘旋在你的脑海中,迟迟没有完成的,有这样的事吗?
比如减肥、早睡、读完某本书啊
常见的完不成的目标有这些:每天背10个单词,每天7点起床。。。。
对于一件事有效推进完成有2个障碍,一是不开始,拖延,二是一直完不成,拖拉
如何应对拖延?首先就是要把目标分解,比如洗衣服这件事可以分解成:把衣服放到洗衣机中-插电-放洗衣粉-案件操作-晾衣服。然后找到一件事中足够“短期,及时”的动作进行启动。比如出门跑步的事件,不要想到这么难,把目标聚集于先把跑步鞋穿上,后面的事情可能就自然而然发生。
这里有一个误区是,不要从语言上设定注定完不成的目标,比如前面说的每天7点起床,坚持了364天,最后一天没起来都不会有成就感,正确的目标的设定方式是先设定一周3天7点起床,就会好实现的多。
如何应对拖延?首先确定截至时间,其次先过一边全过程,比如做ppt,第一步先去某几个网站上找图片,第二步第三步是什么都事先想好;接下来确定每一步骤的关键结果,比如今天的任务是找图片,结果是找到30张可用图片。最后就是专注,创造干扰因素很低的一个环境。最重要的是告诉自己,先完成再完美。
2.有好多事要处理的时候怎么更有效率
学会记事!
学会记事!
学会记事!
重要的事情重复三遍。
你有没有这样的情景?干一件事的中途突然想起了B事还没有做,这时候该怎么办?最好的方法就是先记下来放在一边,继续干手上的事,这样首先保证了目前的思路不会被打断,其次事情也记录下来了不会留遗憾,如果记在脑子里的话多半会忘记,大脑更擅长思考而不是记忆。这是今天最重要的一课,就算今天这个分享只记住了这个习惯,也是受益无穷的。